,分管四个乡镇的工程,而且同一时期,荥阳的建筑合作社达到了六个之多,分管各乡镇,除了一些需要有大量技术以及人力的大工程,基本上不去别的地盘抢工程,秋毫无犯。
而这些合作社之所以不去抢工程,也跟当时的市场大环境有关。计划经济体制下,不说每家每户的房子翻新,就是一些大型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也需要有漫长的筹备和审批过程,而新中国的成立,在一片战后废墟之上的国家,更加需要大搞基础建设来增强国民经济。
这种状况在一九五八年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顶峰,然而,行业必然要受到整个国家政策以及综合国力的必然约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九五八年之后,和其他各个行业一样,整个建筑行业呈现一种大滑坡的趋势,但是在计划经济的浪潮中,作为衣食住行最基本的住,依然还是一项国计民生的大工程。
一九七八年之后,整个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慢慢活跃起来,荥阳市黄河公司更名为荥阳市黄河建筑工程公司,开始真正的大刀阔斧。市场逐渐热起来之后,整个建筑行业盛况空前,当年眼明手快的倒爷们盘腾钢材,把整个钢材市场吹成泡沫一般的繁荣,也不过是建筑行业的一个小小缩影而已。
那个时候不需要什么招投标,牛比烘烘的建筑企业门口都是排着望不到边的长长队伍,请客吃饭送礼求爷爷告奶奶才能让自己的工程尽快上马,至于所谓的工程保证金,工程违约金,统统都不存在,当然,当时的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直到后来国家花大力气整顿建筑市场,才慢慢的规范起来。
而荥阳市黄河建筑工程公司也从国企慢慢的转变为私企,成为黄河股份有限公司了。
时至今日,当年的盛况再也不复存在,能挣钱的法子都被人想绝了。可惜建筑行业的暴利依然被大多数懂行不懂行的人们信以为真,建筑公司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大,跨区经营越来越普遍,甚至国外势力都气势汹汹的杀进来了,可惜整个行业真正能够意识到危机的企业却并不多,其中就包括黄河公司。
王军寒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他已经是这个公司的部门经理了,一个月工资也就寥寥几文,勉强够自己花销而已,所谓的部门经理,不过是个虚衔,没有激动人心的待遇,没有让人振奋的挑战,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王军寒真的觉得自己是入错行了,一旦上了这个贼船,想退下去也是千难万难,对自己来说,一切平平淡淡,过一天算一天,浑浑噩噩,混吃等死,如是而已。
然而,无论如何,生活总是要继续。王军寒刚好在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