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看过猪走呀!”
可是这猪怎么走法,连阿Q也说不清。于是阿Q到外地“取经”。原来大家都建了些“一脚踢式”小高炉。即用土坯垒个半人高的炉子,搞上原料,点火就炼。阿Q取经后回到未庄。先是建小高炉,但是没有场地,阿Q命令把稻田铲了。老农说:“这稻子快成熟了,多可惜呀!”阿Q说:“你真是保守的典型!现在主要是争取第一!咱们是‘红旗村’,是张部长抓的‘点’,丢了红旗是你负责还是我负责!”
原料呢?未庄可没有铁矿石呀,还有焦炭和石灰石呢?阿Q命令在各家各户,搜集废钢铁,这时已经建立了集体食堂。各家各户家里的铁锅是用不着了,把马勺,犁头也都搜集起来,原料还是不够,连门上的钌铞儿都拧下来了,阿Q还提出了一个口号:“谁家墙上有颗钉子,等于隐藏一个美国鬼子!”
炼钢铁需要焦炭,可是焦炭在哪里呀。阿Q一想,炼钢铁不就是煮吗,把村中的大树锯了,劈成柈;子当焦炭。新砍倒的树木头是湿的,一烧就冒青烟。阿Q说:“能冒烟就行!”
这样,不到三天,未庄就建了三十座小高炉,阿Q马上向上级送了喜报。当上级检查团来检查时,未庄好像各家门口都在做饭似的,满村泥土未干的小高炉都冒烟了。
阿Q再度当了先进典型,自然有不少记者来访,写了不少《访问记》之类的文章。又引了阿Q的“诗作”为例:
我是海中龙王,
我是天上玉皇。
我命龙王浇水,
我叫玉皇炼钢。
他们要不听令,
揪他进入班房!
这首诗到底是阿Q的“作品”还是记者为宣传当时的主流思想,借阿Q之口的“伪作”没有谁去考证,可是被不少人引用过,并且把这首诗上纲:说明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保守主义是“致命一击”云云。
可是接踵而来的是三年困难。
三年过后,未庄的领导班子,发生了很大变化。王胡早已被阿Q挤出了历史舞台,也老得走不动了,他的儿子王虎接受他老爹的教训,很会讨阿Q的喜欢,当了副村长(村长一直由阿Q兼任),赵白眼死了,支部副书记由他的儿子赵吉担任(支部书记也由阿Q兼任),小D在大炼钢铁中负伤,民兵副队长由他的儿子担任(正队长也是阿Q兼),邹七嫂是个小脚女人,从建立初级合作社时,就因为保守,大跃进时更难跟上步伐,被阿Q撤了职,妇女主任由她的女儿阿娇担任。如此等等……
阿Q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