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
无独有偶,时过一年之后,因征地而烟尘又起,河北定州发生了一起6·11袭农事件。网上有文章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入骨三分的评析,读来如醍醐灌顶。
2005年6月11日凌晨4点半,河北省定州市绳油村外一块荒地上,二三百名头戴安全帽穿着迷彩服的青年男子手持猎枪、钩刀、棍棒、灭火器,向居住在荒地窝棚里的村民发动袭击。事后据绳油村村民统计,此次袭击至少造成6人死亡,另有48位村民受伤送医院,其中8人尚有生命危险。(见2005年6月13日《 新京报 》)对此必须运用“政治经济学”来分析,也就是在政治社会背景下进行经济学分析,才能认清其本质。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引述托·约·登宁的话来揭露资本从胆怯到胆大的本性:“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句话对于唯利是图的人,无论他是不是资本家都很适用。这段话后边还有一句:“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把这句话搬过来形容145年后定州袭农事件中的幕后策划、组织者们的嘴脸和心态,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读罢之后我想,既然资本可大可小,那么持有者又何必分国有或私有,冠名资本,其本质就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资本是由具体的人持有,虽然资本可以千变万化,但人性贪婪的欲求却亘古未变,如同一条拴在树上的狗,只会汪汪地叫着围着资本绕圈子,不管这个圈子多大多小,是方是圆,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逃不脱树和链子的也即是资本的牵制。如果以此来形容秀水镇人当时面对每亩地100万元的心态,是否也十分合适?
2005年定州“6·11”袭农事件与2004年发生在桃峰县的秀水镇“2·10”事件和“5·2”风波以及绑架人质事件,几乎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只是在时间上前后相差了一年多,都是因为对征地补偿不满,都是因为村民听信一位电厂老总不负责任的误导,而且都绑架了人质。
3月9日,灰场来了8辆工程车要进行施工,村民们发现后赶了过去,把施工人员包围了起来。无奈的施工人员叫来电厂的一位老总。村民们看来了一个老总,于是纷纷发问:“你们占我们的地怎么一分钱都不给?”“到底给我们村多少钱?”在村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