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浑浑噩噩地等待毁灭的到来,要死一块死,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况死的是别人,就更无所谓了。普通人可以这样放任自己,作为领导人或是地方上的执政者却绝对不可以。故而我们的和治国书记和桃峰县委、政府的领导人,他们非考虑不可。
考虑来考虑去,集思广益,最终下定调产改制的决心。也想过没有现成章程可循,可能会遇到麻烦甚或冒很大的政治风险。这个公式如下,不改制+不冒风险=毁灭,改制+风险=生存。生存,人所欲也,毁灭,人所不欲也。这是人之常情。改制的目的说穿了其实又是一个公式:不被动地等待毁灭+主动地选择生存+想生存就必须改制+不改制就只能毁灭。
得数或曰结论就是:为多数人的生存,让少数人冒风险,值!
改制,灭资煤矿首当其冲。灭资煤矿是全县最大的国有企业,2002年改制前资产2。62亿元,负债1。94亿元,所有者权益仅0。68亿元,职工人数1341人,原煤产量55万吨,效益最好时一年上交税费也不过仅720万元,而企业的年管理费用就需要支出700多万元。
当时吨煤价格仅115元,人们为之黯然长叹曰,唉,不说别的,光是还清这些债务,不吃不喝,也得好几年?兼之,调产过程中决定上马的一座90万吨的洗煤厂也因资金困扰,只能停留在图纸上。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我们的和治国书记和县长连三元以及相关人员,为寻求合作者多方奔走,四处求人,也不知跑烂了多少双鞋子,磨破了多少回嘴皮子。
我们和治国书记与县长连三元以及相关人员,几次三番亲赴北京,左一次座谈会,右一次恳谈会,白天接着晚上,腆着脸热热乎乎地与一家国字号大公司的领导和相关人员接洽、陈述、面谈、讨论、恳请,然而,鉴于2002年的煤炭市场价格行情虽然略有好转,但走势仍然处于低迷和不可预测的阶段。所以,无论是地区副市长吴江式的诚恳请求、县委书记葛优式的幽默和陈情、县长连三元式的快人快言,以及周方式的直言不讳,虽然一行四人个个都使尽了浑身的解数,虽然对方也委实是带着同情心和真诚从容领受了老区人的厚道和热情,6000万元的转让价不可谓不低,按现在的行情简直就是白送,但事到临头,人人都语焉不详,个个皆不敢拍板,最终国字号大公司董事会经再三研究之后,还是认为老区人民虽然值得同情和支持,但接手的可能是一个赔钱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