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而2001年时仅1。43亿。在2002年开始大规模的产权改革前,桃峰县共有县、乡、村各类煤炭企业86户,经过两年改革,除停产关闭的12对矿井外,其它74户企业有51家以股权转让、托管经营等形式完成了产权改革,国有股权从煤炭产业中全面退出。
“桃峰县的亿万级老板至少在20个以上。”邓云南这样说。目前,桃峰县民营经济比重已上升到98%左右,成为县域经济的绝对主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转让、煤炭价格市场化进程、资源环境补偿机制,这三大政策从根本上颠覆了现有的煤炭开采和运营方式,重构了新型能源基地的制度基础,并可能影响到今后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中国能源走向。
以桃峰县为先导的山西矿权市场化变革,无论是作为资源价格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一个地方试点,在中国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作为先行者,迈出的每一步都会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我们和书记是个心思细密的人,他提出政策原则和改制思路,具体到每一个条款,细微到每一句措辞,都先要在自己的脑子里过一遍。难处是,既要改制还不能违反国家政策规定,既要瞻前,还要顾后,既要克服左右为难,还要做到左右逢源,政策是底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雷池,不可损害和妄越半步。如同戴着镣铐跳舞。口述笔录,形成文件落在几个秀才身上。起草第一稿时正赶上停电,房间漆黑一团,几个秀才在摇曳的烛光之下继续苦思冥想奋笔疾书,完成了31条试行办法的草案。这份草案过后修改竟达50多次,定稿后成为桃峰县经济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然而,在起伏颠连的大山深处,在以“封闭保守、愚昧落后、宁左勿右”而著称了多少年的吕梁革命老区的腹地,桃峰县的这种出格或曰离经叛道的行为,自然而然就免不了引来各种争议。针对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2003年山西省有关部门还专门为此发文,重申“国有煤炭企业不允许进行股权转让和托管”。
种种压力最终都将落在县委书记和治国的头上。这壁厢一波未平,那壁厢一波又起,一劫过后紧接着一劫,看来和书记脑壳上原本不多的几根头发,想不掉光也不成了。
好在,我们和书记在做事之初,就已经在心理上,做好了完全秃顶的准备。
3。方头和圆头(1)
易中天曾给方头下过一个定义,大意是,圆头进化得比较好,而方头则要差一些。
这最凶的一天,着落在两个有名有姓的人物身上:王骡子和郑孝本。
2004年5月9日是个阳光明媚云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