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显示爱人们在面对困难与问题时越来越倾向选择放弃原本钟爱的对方,但另一方面再婚率也不断攀升。这就显示着爱人们即使有过去不愉快的经历,但他们并没有放弃个人理想爱情的追求,他们仍然会前仆后继地寻找自己所认为的真正爱情。还有,虽然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夫妻没有意愿生养小孩,子女不一定是家庭的构成要件,“丁克”家庭十分平常,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的男女费尽苦心尝试各式各样的方法,去完成为人父母的心愿。
可以说,爱情个人化突显爱情生活的悖论,它仅是威胁着传统观念所认可的社会秩序,但没有威胁着爱情生活的本身,特别是现代人爱情生活的本身。反之,在现代人越来越重视个性发展的情况下,爱情尽管丧失了其内在的稳定性而处于变动不居之中,但它却越加成了男女向往的圣地。特别是,在现代个性化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集体结合方式如宗教、族群、国家等不断地遭到质疑与挑战。在以往,由这些集体结合所建立起来的身份认同, 往往成为个人生命意义的主要源泉。但是,现代社会这些传统意义与宗教开始逐渐式微,并将成为历史。当人们的精神生活漂泊不定、无所寄托之时,由爱情生发出的私人生活领域,则成了现代人愈加依赖的生活重心或圣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在传统宗教及意识形态式微之后,爱情成了现代个人化社会所向往的新宗教。在这一圣地里,爱人们本身即是教堂、教室及圣经,他们阅读着自己所写的生活圣经。而现代人爱情的新宗教所信仰的是对自我的真诚,要求在与亲密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忠于自我的感受。追求自我实现的不同个人一起进入其圣地而彼此结合。而在这一圣地里不存在爱情以外的东西(如财富、法律、权位等),而是爱情感觉本身。这种感觉使两个个体彼此能够结合,愿意建立亲密关系,愿意以此作为个人生活的慰藉。可见,在传统宗教意义上来理解,爱情是个人化社会来临后所相对应的新宗教,是现代人赖以建立身份认同及建立新生活的主要的心灵支柱。
总之,在现代社会中,在传统的观念看来,当代男女爱情生活与关系的失序或混乱其实是现代社会个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人完全频繁地把自己的心迹表露在自相矛盾的生活情境中。现代人爱情生活的两难性在于彼此在追求个人化与寻求自我实现理想的两个人(不论是男女、女女或男男),想要建立起共同的私人世界。对于具有个人化意识的爱人们而言,在私人生活中建立生活的共识并非易事。这也就是现代人婚姻一直处于变动不居状态的根源。而且由于传统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