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的“国有股减持”却失败了。因为,政府只考虑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没有考虑有决定作用的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可见,决策者与投资者的成败在于能否从合适的角度看清中国经济利益的格局,能否认真地考虑这背后的最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这也就说明了,港商进入中国做生意,不仅要知晓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各种文件与政策,而且应该了解其所从事生意的经济利益格局,应该考虑其所从事生意之后的最大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当然相应的原则,相应的规定你得坚持,但在其原则背后应该会有更多的灵活性。如果仅仅是依赖清清楚楚的规定,仅仅以过往的法治文化行事,那么你可能无法进入该市场,即使进入该市场也可能会被摒弃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入世的承诺,这些仅是中国确立市场体制的基础或原则,如何把这些原则转化为具体的政策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要走。特别是在目前政府主导经济的情况下,无论是中央政府各部门,还是地方政府,它们都会千方百计地利用现有的政策或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些政策或规定看上去冠冕堂皇,实际上都是在保护自己的利益。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最近国家计委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下文取消农民入城暂住证、务工证、进城计划生育费等费用。但是中央的文件是下达了,而要在地方落实却难上加难。中央下文后,有记者到北京相关部门采访此事。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说,一则他们到现在没有收到此类文件,二是即使是收到了该文件,还得通过地方人大会议通过决议或制定法规来取消其只有规定才可真正落实执行。一项如此之小事,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相关利益者都可以找出许许多多的理由。可曾知道,那时在推行这些收费规定时,各地方各部门是如何雷厉风行的。简直是一夜之间就可能盛行南北。真是“忽闻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尚且如此,在那些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地方就更为严重了。因此,港商要想进入内地市场,不仅是要看清一些表面的规定与文件,还应该考虑其背后的相关利益者。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想绕过这些最大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把生意做成功,笔者想是会十分艰难的。
最近,香港讨论得红火的QFII(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和QDII(合格的国内机构投资者)制度,希望借此制度让内地的资金与香港的资金在两个市场内相互流通。这当然是中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的条件下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对双方都有利的制度安排。不少国家的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