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或减少一些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障碍。
面对着内地金融业开放步伐的加快,香港准备得如何?香港政府的职能部门对此趋势有多少了解与把握,拟议中的相关法规条例会有多少出台。香港金融业准备好了吗?可能采取什么应对的措施?香港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对此有何准备?如何来应对这种机会与挑战?等等。
其实,无论是香港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还是金融业界的高层管理者,从他们近来返回于香港与北京,深入到内地省市考察及与周边省市的商议,内地省市的高层纷纷访问香港,这都看得出港人已注重于国内因素对香港经济的影响,看得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加入WTO后对香港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但是,不少人的思维可能仅是单向的,仅是中国加入WTO后香港以往的中介作用如何弱化,而没有看到中国加入WTO后香港如何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内地的经济中,更没有看到国内经济的发展促使其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
可以说,尽管香港的一些大的金融机构都会有专门的中国问题研究部门,这些部门对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这些部门对整个中国经济大的趋势及发展的看法往往都滞后现实,从而也就看不到现实经济活动真实面目,也就不能为决策者们提供更多有益的意见。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在香港,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个人,对中国内地问题并不能深入地了解与把握,因而也就不能拟就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应对之策了。
就现实的情况来看,由于实际需要使然,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会比中国加入WTO谈判所承诺的时间表要快得多。这对香港政府、香港金融业界及金融业从业人员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问题在于香港如何借助自己已有的优势抢占先机。如果在现有的条件下香港人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得好好检讨自己了。还有,香港的金融业界在融入中国内地金融业对外开放过程的同时,还应该以自己的市场体制、管理经验、技术先进及观念革新等方面的优势对中国内地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以便进一步带动内地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同时这也为香港金融业在内地金融业开放过程中的发展创造条件。
总之,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可能会比以往的时间表要快得多,这就需要香港人有更为敏锐的眼光来把握这些机会。同时,香港业界还应该以自己的优势尽早地融合到这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只有抢占先机,才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2001年8月)
第五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