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城市不足两个小时的车程,但经济情况却千差万别。李哲的家乡是这个地级市之下一个交通不甚发达的的乡镇,从自己家到城里还要坐每天只有一班的小巴士车,在狭窄的山村公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而当了一辈子乡镇教师的李家父母就只有李哲这一个儿子,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能到城市里成家立业。所幸李哲也不负父母所望,一帆风顺的考上了西南地区最好的财经大学,学的专业也是热门的国际金融,毕业之后凭借在校期间优秀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顺利进入了一家商业银行在本省的分行,留在了省城。
其实李哲本人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生活目标,这可能是从小受到信奉佛教的外婆的影响。李哲的外婆未经历多少苦,解放前是地主的女儿,老地主审时度势,在土改之前自动的将土地上交了,家里的金银铜饰,玉器珠宝,大部分都送了人,所以没有被拉出来批斗枪毙。等到年龄稍长,嫁给了成分是工人的外公,生了三男两女,公婆和丈夫都把她捧在手心里疼,李哲的母亲排行最小。等到李哲出生的时候,她老人家已经享受够了,看破红成,整日吃斋念佛。李哲的奶奶嫌弃李母生了李哲之后就不能再生育,顺带着也不怎么喜欢体弱的李哲,所以小时候的李哲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李哲从小就听外婆念叨佛经,心态平和,性情冷淡,加之渐渐懂事之后察觉到奶奶明显的不喜欢自己,也就对很多事情不甚在意起来。
李哲喜欢研读各种佛经,潜意识里就存在着万事皆空这种思想。当初如果不是考虑到还有赡养父母的责任所在,一定会选择攻读宗教学专业。进入银行之后,他被分在了国际业务部,主要工作是负责国际结算单证的处理。这样的工作对他而言,没有花多少时间已经能驾轻就熟了。因此,他只想维持这样的情况直到父母百年之后,就去专心一致的研究自己的佛学。至于婚姻孩子这些事情基本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类。他也认为自己的人生会按照自己规划的那样走下去,因为他想不出自己有什么理由能不这样生活。
作为一个并不怎么有责任感的人,当李哲在工作三年之后被提升为部长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奈,不过凡事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使他很快就接受了这样的改变。所以四年前他提升成为分行副行长时,并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改变。接触的人虽然多了,但他们走不进自己的生活,就相当于不存在。他只觉得唯一遗憾的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应酬和批阅成堆的文件上。
除此以外,他身边还多了一个能干的秘书——伍俊。这个秘书是行长亲自给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