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欣慰。
做母亲的,以一种娴静温婉的语气回忆女儿童年的点滴∶三毛,不足月的孩子
,从小便显得精灵、倔强、任性。话虽不多,却喜欢发问喜欢书本、农作物,不
爱洋娃娃、新衣裳。可以不哭不闹,默默独处。不允许童伴捏蚂蚁,苹果挂在树上
,她问∶是不是很痛苦?
中学以前,一切尚称顺利,初二以后,由于理化数学成绩不好,加以健康影响
,休学在家。为了弥补缺失,这一段时间,她利用时间佾修国文、英文,并随黄君
壁学山水、邵幼轩习花鸟,继而参加五月画会。
(客厅的三面墙上,正挂著那时期的作品。沙上并禽池上暝,一幅戏鸭图,透
露相当练达的功力。另两幅雄鸡与花鸟,雄飞从雌续林间,晴光淑气催黄鸟也绝
不易看出是一个十几岁女孩的手笔。)几年过去,她想重返学校。经过文化学院院
长批准,成为哲学系旁听生。结业后,得到西班牙马德里大学的入学许可,但几乎
为了一份英文成绩单不得成行。马德里大学的进修结束后,转赴德国歌德书院,接
受严格的语文训练,之后,放了线的风筝般,飞往美国。在芝加哥伊利诺法律图书
馆做事,前前后后通过十二次美国公务员考试。两年后回国,在文化学院、家专、
政工干校执教。然后在“人生苦短,不喜欢平淡”的理由下辞去教职,又离开家园
,重奔前程。
这一去,是平沙万里的撒哈拉。
她从沙漠寄来美丽浪漫的文章,仿佛,撒哈拉成为她写作生命的绿洲。
事实上,她十四岁开始练习写作,十七岁正式投稿。早期作品中的晦涩与现今
作品的开朗,截然两种鲜明对比。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份发表在《现代文学》的作品∶《惑》,描写自己病中迷失
在《珍妮的画像》里的幻觉。天黑了,不敢开灯,蜷缩床角,想隐藏在黑暗里。
“是了,我是在逃避,在逃避什么呢?……好像在很久,以前不知道在什么世
界里……我有那么一段被封锁的记忆(中略)……在另一个世界里,那些风啊!海
啊!那些缥渺、阴郁的歌声……”
“珍妮和我的关系不是病,不是病,我明白的……(中略)一次又一次我跌落
在那个虚无的世界里,在里面喘息、奔跑、找寻……找寻……奔跑……醒来时汗流
满面,疲倦欲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