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惨遭挨打
张永弟上车后才知道什么叫做便宜没好货。张永弟的坐位是在车尾上层,与车宽同长,半米宽,位置方向是侧放的,与中间卧铺成“T”字型,别人都是一人一铺,还配有毛毯。这位置一个人睡还差不多,竟然要坐三个人,那两个学生仔已盘着腿坐在了上面,现在连毛毯也没有,这车要走十三个小时才能到ZS市,这样坐,能熬得了吗,真是心里要多气有多气,可张永弟别无选择,只好付了钱,委曲求全的盘着腿在窗边坐下,早知道这样,就在车站等车了。 大巴车开了十五分钟后,车主叫张永弟他们拉上布帘,关上窗,不要出声,到补票点了。窗子是荼色的,外头可看不进来;布帘是黄色的,左右两边一扣,就把空隙遮得严严的,不说话,根本看不出里面别有洞天。南方的五月天是闷热的,汗珠不断从身上冒出,可张永弟他们不敢擦,像做贼一样,大气不敢出一个,说起来真够气愤的。
十分钟分钟后,车主说可以了,张永弟立刻打开车窗,凉爽的风吹得张永弟全身一颤,凉意遍布四肢百骸,爽到极点。困意也慢慢浮了上来,张永弟把脚伸直,侧着身躺下,划过了学生仔们的背部,他们也只是厌恶的看了张永弟一眼,臀部往前一挪,没敢说张永弟越位,委屈的接受了。 孤独的张永弟望着不断后辙的楼房,稻田,思潮涌动,思绪又回到了初中年代。 农场小学有三所,一所在机关,一所在二队,一所在侨队,按顺序分别叫一小、二小、三小。中学只有一所,两幢三层楼,只设初中部,没设高中部,与一小相邻。侨队的学生要上初中,就要到机关来,由于侨队离中学有十五六公里,上下学不方便,学校又没有设住宿和食堂,他们就在机关附近租房子,周末就回家。 如果以六年级升学分来排的话,侨队学生的成绩一般都排在中下游。在张永弟那一届,近三十个侨队的学生,最后去考高中和中专的也只有七八个,而达到录取分数线的也就三个,两女一男,六门300来分,三个上的都是中专。这不是在贬低他们的智商,恰恰相反,他们是经商的天才。对侨队的学生来说,也许是受到父母做水果生意的影响,对读书并不是太注重,当同龄的农场子弟还在牢记相似三角形的定理时,人家已经会懂得种植香蕉,菠萝,搞批发水果了,有钱才是最重要的,也正因为如此,侨队的学生相对来说就显得比较成熟一些。
九零年以前,他们生活比较苦,上来读书也总是被农场子弟的欺负,到了九五年以后,他们种植的水果赚钱了,有钱了,他们也就团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