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走富国强民的道路。这,就是我今天给你们讲话的焦点。”
“三层意思:一、守成难,压力大;二、锐意改革,奋发图强;三、理解支持,同心同德。归结到一点,社会要前进,人民要幸福,就必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这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使命,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必然趋势。”
朝旭后面几句话是斩钉截铁的,台下学生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但是,中国的事难办,难就难在观念的因循守旧,甚至知难设难,故意发难……”
“我不同意您的这种说法!”台下有一个学生沉不住气,而且火气十足地举手抗示。
朝旭大度地向他把手一伸“这位同学说吧!”
学生站了起来放开嗓子大声说:“我认为,中国的改革没有章法,没有基础,没有即定的目标,所以得不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人说,党的政策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内地和沿海地区政策不同,就是率先开放的厦门,珠海、深圳等几个特区的搞法也不一样,简直是各行其是,各自为政,搞得什么样算什么样。请问,这又怎么能达到发展经济、富国强民之目的呢?”虽然只有几句话,可他讲得唾沫直飞,似乎国家主席并不见得有他这个水平。
朝旭笑道:“这位同学提了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就是说改革开放的章法、基础与目的。看来,这位同学对我上面的发言并没有听进去,请问这位同学,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此时,台下议论纷纷,有说正确的,也有说错误的,莫衷一是,议论了几分钟,最后从前排走过去一位教师告诉他是正确的,才定下来。他才站起来说:“是正确的!”
朝旭又问:“公车上书或‘六君子’中的奏请中其中有一条也涉及到同学们的切身利益,这一条是什么?”
“废除八股文?”一个女同学抢答。
“那么,八股文又是从何而始呢?”这一问全场哑然。为了不冷场,朝旭继续说:“据资料所载,八股文始于隋而完善于唐,是随科考制的产生而产生,是文章考核的标准,至清末已延续了一千四百余年,直至‘五四运动’,这个章法才彻底废除。”
这时,台下响起一片掌声,那位提问的同学一脸通红,没想到朝旭绕了个弯,一下就攻破了他的防线。
“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革一切不合时宜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规章制度和陈规旧法,建立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秩序,新机制。依据这一观念,各地搞法当然不一样,叫做‘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