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辽阔平坦的海滩,那逶迤绵长的海岸,那形状迥异的礁石全都是浪花童年的见证人。
啊,大海,我又回来了,你的孩子回来了,可是依偎在你身边那个活泼自信的孩子不见了,来的是一个迷茫忧伤的青年。大海,我的母亲,给予你的孩子回答吧,解开她心中的疑惑,不要让她烙上痛苦、孤独的印记,不要让她遭受人群的排挤和那异样的目光。啊,大海,教教你的孩子吧,让她不至于这么苍白无力,让她也和那些捕鱼人一样,站在波涛汹涌的浪峰上,紧紧抓住生活当中的风和阳光。啊,大海,说说话吧,告诉你的孩子,不要绝望不要茫然,告诉她,即使在最无助的时候,也要学会乐观与坚强,也别忘了走自己的路……
浪花终日与大海为伴,她看着渔人捕鱼,看着渔船出发,又看着渔船归来时海滩上喧闹欢腾的情景,看着妻子抱着孩子等渔夫捕鱼归来时急切的神态,看着螃蟹在礁石的罅隙里进进出出的模样,看着……啊,她看着,她君临这一切,有如造物主的见证人一样。可是她仅仅是看着,眼睛也仅仅是眼睛,它独立出来了,它不再属于她,她也不需要它了。她丢失了视觉,连同其它感觉也一起丢失了。啊,大海,她终日悲鸣着,呜咽着,高卷着着海浪向这个世界抗议……
它在抗议什么呢?为那些不被主流所承认的情感而抗议吗?为那些自由而痛楚的灵魂发出悲愤的声讨吗?大海正用它那富有情感性忧伤的深蓝色双眸,用它那正义而富有包容性的宽广胸怀,宽慰来自远方的弃儿,它是深深地理解他们,它能明白那样的感情。就如〈辽宁青年〉一篇文章描述的:“有一种感情犹如旷野中的一棵小树,它默默地萌芽、生长,没有人知道当温暖的阳光静谧地滋润着它的心田时它所淋浴着的幸福和甜蜜,也没有人知道当疾风暴雨猛烈地冲击着它的心灵时,它所承受的孤寂和痛苦,轻风吹来,低语是它唯一懂得的故事,阳光透过枝叶洒落的是唯有它自己才能触摸的心迹。
有一类人,他们静静地承受着这种不能开花的感情,在他们欢乐、平静的外表下掩盖着没有人能读懂的新奇、激动、自责、伤感、怨恨。他们就像那棵小树一样默默地伫立着,在自己安静而又动荡的秘密中成长……”
可以说没有人,没有人挣扎得会比浪花更强烈更痛苦。有好几次,她的心弦都快要挣断了。“崛起还是毁灭?”这些都是要意志去回答的。而无论是哪一者对于浪花来说都是一座炼狱。有时她会拷问灵魂:“我难道就这么快被苦难压倒,就任凭魔鬼把这一切掠走?不,我要象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