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的人经常会看到,午休时间里,或下班后的半小时内,翻译部的全体员工在梁锐的主持下,“积极”探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梁锐在她的管辖领地,总是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己的人生格言:“对工作,我们必须兢兢业业,因为它,我们才有了发展空间;对公司,我们应该无私奉献,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对客户,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每当她一脸畅想地向我们推行这套足以让人震耳发聩的言论时,她的手下不是面露厌烦就是不断看表。
偶尔,会有个性张扬的热血青年就此与她辩论几句:“梁主管,我想,没有人不崇尚无私奉献的精神,但需要阐明一点:无私奉献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它是双向的。在谈员工对企业无私奉献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讨论一下,企业应如何为员工无私奉献?比如现在,我们在为公司奉献我们个人的休息时间,公司将对此为我们无私奉献什么呢?”
遇到类似的辩驳,梁锐往往面露愠色:“对公司尚未做出任何贡献,就大谈特谈自己能得到什么回报,我真不知道,你懂不懂什么叫敬业精神!”
“那么,敬业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时候,其他人的辩论欲望会跟着水涨船高,“难道必须是加班加点、疲惫不堪才算敬业?我不这么认为!我想,在工作时间里,一个人只要做到了认真负责,而不是应付偷懒和消极怠工,他就已经达到了‘敬业’的要求。因为人在社会上,工作固然很重要,但它却不可以占去全部!而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不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还要对自己的家庭和家人负责。所以,在工作之外,他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与金钱来照顾家庭,培养孩子,所以,谈那种‘不求回报’的所谓‘无私奉献’是不是幼稚可笑?是不是天方夜谭?是不是根本不可能?”
梁锐本来就鲜见笑容的脸更加阴云密布:“我认为,不但可能,而且非常可能!因为在中国,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雷锋’!只可惜,中国的社会发展了,雷锋的精神却消失了!”
“你知道为什么雷锋能够‘无私奉献’吗?因为他生活在部队,做好事不求回报也能生存,因为部队给他吃给他穿;可我们如果不求回报,谁给我们吃?谁给我们穿?中国的社会是发展了,人们的观念是改变了,但并不是往坏处改变。如今的中国人知道了自立自强的道理,知道了自身的劳动是有价值的——按劳取酬,天经地义。”
梁锐道:“在千寻出国,拿着高于他人的薪水,就该付出多于他人的劳动!”
“高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