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情我也全知道了,于是我独自一个人出了酒吧。外面是一个阴天的夜晚,风冷丝丝的全是秋的味道。天上黑糊糊的,似乎满是乌云,将雨不雨的。我一边沿着路往家走,一边回想着刚才酒吧里的情形。
第73节:他曾经是爱过王燕的
李乐明显地要比我放得开,一边喝着酒,一边和我讲他所知道的王燕的事迹。
王燕其实是一个彝汉混血儿,她爸爸是彝族的,她的妈妈却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李乐手里端着酒杯,眼睛盯着那里面微晃的酒,用一种回忆的口气说。我坐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心想:难怪王燕有时候虽然大胆热情,但有时候却又很害羞。看来她从她母亲那里继承了汉族人内敛的性格。
我在这边想着,那边李乐的回忆却在继续:她家是西昌市人,母亲是西昌市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父亲是搞货运生意的司机。家境虽不是很好,但也不算很差。可是,在她十一岁那年,那爸爸出车祸死了。由于她父亲是酒后驾驶,所以,她家里非但没有得到什么赔偿,反而要承担起车祸的责任,赔偿给货主货款。
说实话,李乐讲故事的本领很差,语气平淡淡的,一点也不吸引人;但我的心却被他蹩脚的描述牢牢吊起了。
她妈妈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然后卖掉了房子,才勉强还清了所有债务。母女二人搬进了了市郊的平房里,生活变得艰苦起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她们搬进平房的第二年,她妈妈下岗了。二人连仅有的生活来源也被掐断。无奈之下,王燕的妈妈只好在街边卖烤红薯来维持生计。王燕很孝顺,每天放学后,都会帮她妈妈的忙。听李乐说到这里的时候,我的脑子里突然浮起了在新华公园门口卖铁板烧的那对母女。难怪王燕看着她们的时候一副很有感触的样子;原来她以前也那样生活过呀!
由于家境困难,王燕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再上学。一开始她帮她妈妈卖烤红薯,后来,年纪更大了些,就在西昌市里打工挣钱。现在这个社会,很现实的。李乐的声音在继续:王燕一个女孩子,只是初中学历,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呢?她打工又能挣几个钱呢?听着听着,我心里忽地又想:难道就因为这,王燕就当小姐了?不会的,王燕一定不会是那种女人!再说了,她那时才十六七岁呀!(卡!现在的小姐都是十六七岁就出来做了……)
我在一旁胡思乱想,李乐则继续他和王燕的故事:王燕从小歌唱得就很好,初中的时候,她是学校里文艺特长班里的尖子。她们学校的音乐老师特别欣赏她。那老师知道她家的情况,于是就推荐她去西昌市的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