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悲观主义,可是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单独面对自己的时候,就躲在心灵深处那块叫做软弱的地方。热闹到及至时它会发作,感觉世界与自己格格不入,俯瞰众生的低俗,独赏自身清高。而孤独到临界点时更易发作,那是种无所事事的哀伤,胸中藏有千刺万痛找不到人倾诉,可面对及身的关心,情绪却随潮水不断后退,逃回那蓝色幽深处,回头在岸边留下敷衍痕迹。
这种新悲观主义,看似不那么绝望厌世、与死同谋,骨子里又渗着戚戚伤痛。悲从何来,将往何去。
幸好,孤独来袭时尚有好书相伴,店主家已经成为我私人用的图书馆。站在书墙前,强烈的饥饿感会迅速冻结一切私心杂念,只是一本接一本的看书,囫囵吞枣也无所谓。
你若在旁又该说,“眨眨眼睛,收收口水,瞧你那馋样。”
对了,原还是没有消息。真奇怪,要不是皮夹里的合照提醒我,恐怕真的忘记曾经有这么个人存在。要知道记住一个人得拼命花费心思,可忘记只需眨眨眼,大脑的瞬间空白就会刻上遗忘。只有静谧,贴近灵魂的安静才是永恒存在的。
灵里全然安静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其实天主一直在和我们讲话。什么时候世界的声音在灵里消槭或低沉了,什么时候我们就能听见天主的声音。我们听不见,是因为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喧闹、急噪和愁闷的缘故。
十二月八日
合上黑皮书,自然进入冥想。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圣经》的,似乎这一习惯经由你处沿袭至此。
你是虔诚的教徒,自幼从恶劣环境里寻找皈依,学习如何身心平静,活泼好动的我截然相反。即使在你的影响下,也只能做到翻阅黑皮书,偶尔记起或做晨祷或行晚祷,仅仅如此。
那时你会感到困恼,为同性的禁忌,无法被饶恕的情感。希,那些夜里面对墙壁的低泣我都听到,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终于开始认真祷告,为的只是承担下你心头那份罪恶感。
直到之后的某一天,突然记起的翻开书,逐页逐字的阅读,着实入迷其间,这才发现内藏广阔天地。想来,是从离开家乡起才能感悟,待到身处火炉城市之中,箴言仿然在耳,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
十二月十二日
我又开始做那些梦,准确的说,是再次回归梦魇。
昨天,店里新到几本书是关于心理活动研究方面,《催眠术》、《情绪管理》、《爱的序位》。翻了翻,不太繁复,又很实用,一时兴起下班后随便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