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进世俗(一)
一
七月的天气真是干燥的天气,热的让人真感觉到心里有些发毛。头道沟村村书记李老汉手里拿着大锣,“当,当”的敲个没完,顺着村道东直跑到西,又从西跑到东,最后到了村委会。
村委会无非就是两间砖瓦房子,但房顶盖的却是一片草垛子。如不仔细的看还以为是一个粮仓呢?其实这样的房子在村里算是好的了。
“开会了!开会了!都到了没有啊?”李老汉站在村委会门前较高的石垒子上,仍当当的敲个不停。
不一会村里道南,道北的人都络绎不绝的纷纷赶来了,还别说就连那五六岁的孩童的赶来了。
人群中一个穿着略黑色马甲的老头,一边叼着烟袋锅儿,一边说:“啥事啊!又有什么精神要领会啊?”
“李爷爷,校里的五六年级课本,能不能再向城里要些啊?现在我们五六年的课本就三套啊!”说话的是那拿烟袋锅儿老头的孙女儿,还真有点遗传性格。
李老汉把那不知传了几代的破锣挂在了村委会窗沿上的旧钉子上,“三丫头儿别打我的话茬,前年不来一个周老师了呢?我说的是今天咱村里来了一位大学生,可能下午三点到,所以我们二点多去村口接他去。”
人群中一位村民手里拿着米塞子,“我的老支书啊!你的说了几次了,三年来了五位,不都没干上五六天都走人了吗?“
“对啊!现在的大学生都往城里钻,谁来这穷地方啊?”
“就拿村头那张老太的儿子说吧!考上了大学不假,但人家不回来了,连娘都不要了。”
“你们都说什么呢?捕风捉影,危言耸听,大学生还没有你们想的到那种地方去。”李老汉看了看表,又说:“国家给咱们的政策多优惠啊!你们总不想回到解放前吧?”
“那咱村咋就富不起来了呢?总不能跟着后道沟村人学着盗羚羊吧?”
“乡亲们!我也知道咱们的苦,做梦都想富,咱没文化也想不出什么路子来。咱们不能总靠政府的救济,自己也要想个什么法子来活是不是?”李老汉从怀中拿出一封信,用手指指了指那封信,“这是他给我写的信。”指了指那拿烟袋锅儿老汉的孙女说:“三丫头儿,给大家念念。”
李老伯:
您好!上次放假乘车,偶遇车陷淤泥。在村里逗留三日,感触彼多:
首先,农作物如玉米之类收成为何一直不好。
其次,壮年男女,出外打工太多,日子久长,只能让村子越来越荒。
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