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点开门揖客的意思,两边都是一间一间的门面,李玄一看竟然已经有很多国际知名的体育用品品牌进驻了,甚至包括一个登山用品商店和攀岩用品商店,不禁佩服云林二人的运作能力。而其中最好的门面自然还是留给了自己,这么短的时间,云氏企业竟然已经生产出了带有“真武会”标志的各种体育用品,刀枪剑戟、护具服装,应有尽有,让李玄感叹全国知名的企业,其能量确实是大。
到了三楼,是“云玄健身中心”,其设施之好,教练专业水平之高,估计称它第二,在静州没人敢跳出来说自己是第一的。
这个健身中心自然是和“真武会馆”休戚相关的,至少是一个互补的关系,武馆可以为健身中心吸引会员,健身中心同样可以为武馆输送学员,在武馆可以学到真功夫,在健身中心可以得到更好的体能训练,相辅相成。
到了八楼,属于李玄的地盘到了,这里显露出浓郁的武术气息,装修古典雅致,处处透露着一种“道”的味道,庄严肃穆,一到这里就让人生起一种肃然起敬、诚心受教的感觉,看来云芊芊和林若语还是很费了一番心思的。
正当面的还是那六个苍劲的大字“云玄真武会馆”,两侧是古朴的隶书“尚武”、“崇德”的馆训,这个却是李玄提出来的,习武之人自然要特别注重修身养性,他本来还想用篆书的,但是篆书不好认,换作隶书了,这四个字也是出自名家,气势恢弘。
我中华自古尚武,武风炽盛,外族不敢轻侮,然自宋以后,积弱久矣,尚武精神渐渐流失,尤其近代以来,武风消弥,国人渐趋软弱,竟然被称作“东亚病夫”,简直是我华夏子孙的奇耻大辱,到现代,虽然竞技体育似乎搞的不错,中华健儿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然而群众体育那还是一塌糊涂的,有多少人一辈子都没从事过什么体育锻炼?学校里还好些,但出了学校呢,有多少人在毕业以后还坚持锻炼的?
武术经历千年积累沉淀,自成体系,必然是最适合中国人的,试想一下,如果从小学生开始就实行“习武令”,把武术提高到和语文、数学一样的高度作为必修课来学习,国人的体质该有多强壮!士兵的素质该有多好!遇到盗匪小偷的时候也能大吼一声“不”,而不至于出现一车人被几个人威胁的窝囊事情来。
当然,想法很好,实行起来却难,历朝历代都只有“禁武令”而没有“习武令”,这是跟政治需要和儒家文化有关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更改,上位者估计也不愿意更改。
李玄的理想是能在年轻一代中重新带起“尚武”的风尚来,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