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果的医院里,没有专门治疗艾滋病的科室,艾滋病患者在出现各种病症时,会被分配到相关的科室去看病。正因如此,此医院里所有科室的医生和护士都会十分小心地防护自己,避免在工作中染上艾滋病。
尽管思想上重视,但为了保护病人的隐私,医护人员嘴上决不会提及“艾滋病”。即便是医生之间的谈话,他们也会很隐讳地用“那个病”来暗指艾滋病。
在赴此之前,非洲国家艾滋病泛滥对于陆医生来说不过是一个概念。初到金沙萨医院工作,没有人告诉他如何防护艾滋病,病历上也不会注明哪个病人是艾滋病患者。他对艾滋病的认识,完全是在工作中与日俱增的。
知道得越多,心理负担就越重。“我跟你怎么讲,你都无法体会我们给
艾滋病患者做手术时怕到什么程度。”陆医生对自己的恐惧毫不讳言。
为了自身的安全,医生们在手术过程中都会十分谨慎地进行每一项操作,他们会把所有用完的锐器,如针头、手术刀装进一个写着“危险”字样的封闭铁皮桶内。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在一年数百台手术中从不失手。
来此工作一年中,陆医生已两次遇险。一次是在为一名病人截肢时,病人的血溅到了他的眼睛里;另一次,是在手术中被钳子扎破了手。两次事故让陆医生心烦意乱:如果真的因此染上艾滋病,如何向家人交待?
这就是陆医生害怕走进手术室的原因。他怕自己在接连处理了几十个病人后,体力不支,在手术操作时失误,不小心弄伤自己。而任何小小的失误,哪怕是给病人缝针时扎破了自己的手,都有可能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金沙萨中央
医院的设备相当简陋,相当于中国县级医院的水平。医院病房里,病人睡的是油漆剥落的旧铁床。为病人做牵引的设备是一根粗绳子。绳子的一头有一个夹子,护士就用它来夹住病人需要牵引的部位;另一头系着几个老式的秤砣,吊在病人的床外。
尽管设备简陋,但医院却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病的患者,静静地等候在门诊室外,不用拿号、不用人维持秩序。他们会很自觉地依次走进诊室,请医生诊治。即便医生来晚了,或者就诊中途去休息室喝茶,他们也不会上前过问,甚至连一句怨言也没有。
每当陆医生离开门诊室,从门外候诊的数十名病人身旁走过,他心里都会犯嘀咕。在国内,医生要敢让病人在门外等着,自己去喝茶,病人十有八九会告到院长那里,医生下岗不用说,说不定还会惹上官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