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病人呈端坐位,呼吸困难,四肢、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听诊双下肺满布湿啰音,奔马律,立即给予镇静、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处理,抢救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待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时间已至23∶50,向值班医师交待完注意事项后就回宿舍去了。夜深了,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星星满天,凉风阵阵。黑暗中我仿佛看到星星在告诉我:别太累了;寒冷中我仿佛听到风儿告诉我:您该歇歇了。但我相信星星会知道,我肯定风儿会了解,因为“选择了医生,就是选择了奉献”。
下辈子还做医生吗
◆董秀娟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医生
http://。91sqs。/1775
其实,对于报考医科大学,我当初是十二万分的不情愿。因为学医太苦,上学时,要摇头晃脑地背诵不少东西,不管理解不理解;工作后,还要继续摇头晃脑地背诵新知识,不管高兴不高兴。更要命的是,人生病可不会选择时间,白天或是晚上,上班或是假日,说来就来,毫不客气。可父命难违,只好就范。十几年已过去,现在再说不喜欢学医已是枉然。
医者,仁术也。医生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妙手回春,能助人减少痛苦,但纵然小心,亦难免失误。曾经有人这样调侃医生:夜半无人,经过乱坟岗,不必担心,手持医生所开药单覆于额前,大鬼小鬼一概规避,比钟馗的像还灵,为何?大多是吃了开单庸医之药所致冤魂,即便到了阴间也还退避三舍。尽管夸张,足可看出人们对庸医的情绪发泄。
有庸医就有名医。病人看病喜欢找专家,专家身边难免会有一班实习生,帮帮忙什么的。可病人不干呐,实习生摸一摸都要撅嘴,碰上较真的还嘀咕:“我挂的可是专家号。”弄得现在的实习生成了见习生,简单的操作也要点名。就说护士扎针,谁也不能保证一针见血,可失败一针,脸色已不好看;两针下去,拳头已经攥紧;假如还有第三针,很有可能会报以老拳。有个名词叫新陈代谢,人虽然是自然界中最智慧的动物,终究也不能幸免于此。医生再伟大也还是人,那么,当好医生都“代谢”了,还有没有“新陈”呢?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眼下的情形又相当的复杂,病人打医生、告医生的不少,所以,为自我保护起见,对什么样的病人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成了眼下医患关系中的重点。要死要活的大病,首先要告诉他来得太晚,也许了无生机;其次尽力抢救,可能无力回天;再三告知如有可能请转至上级医院。病好了,是我抢救及时,病不好,责任并不在我。难说这是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