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最明显的律句是 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有些词,一读就知道这是从七绝或七律脱胎出 来的。例如《浣溪沙》四十二字,就是六个律句组成的,很像一首不 粘的七律,减去第三、第七两句。这词的后阕开头用对仗,就像律诗 颈联用对仗一样。《菩萨蛮》前后阕末句本来用拗句(仄平平仄平), 但是后代词人许多人都用了律句,以致万树《词律》不能不在第三字 注云‘可仄‘。如果前后阕末句都用了律句,那么,整首《菩萨蛮》 都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组成的了。不过要注意一点:词句常常是不 粘不对的。像《菩萨蛮》开头两句虽然都是律句,但它们的平仄不是 对立的。
不但五字句、七字句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 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等,也多数是律句。现在分别加以叙述。
三字句。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即: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如‘须晴日‘,平仄仄如 ‘俱往矣‘,仄平平如‘照无眠‘。两个三字律句用在一起如‘青箬 笠,绿蓑衣‘。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即: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如‘天高云淡‘,仄仄平平如‘怒发冲冠‘。两个 四字律句用在一起如‘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如果先平脚,后仄脚, 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我们把平起变为仄起,仄 起变为平起,就扩展成为六字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如‘我欲乘风归去‘;平平仄仄平平如‘红旗漫卷西风‘。两个六字律句用在一起如‘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声,则第 五字往往用平声;如果第三字用平声,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下五字 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声的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第三字用
平声的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 一般都用两个律句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如‘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一字句'30'。 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如‘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又如‘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中还有二字句、一字句、一字豆'31'。 现在再分别加以叙述。
二字句。二字句一般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