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是拿这些钱给自己做广告了!”
青岛人笑了,老外们笑了,大家皆大欢喜。
浮山湾前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浮码头附近早就是敲锣打鼓了,还有舞狮表演,天上还飘着很多宣传气球。不知道洋人们会不会被这种热情给吓倒了。马可不喜欢这种商业味道。但是话说回来,没有商业化的支持,就不可能有这项比赛了。现在几乎什么都可以商业化了。
前一阵子,青岛渔民传统的祭海活动都已经被开发成作秀的祭海节。光停车场就400亩,游客号称15万。马可怀疑,这到底要干什么呢?!就连祭海节的名字里都有个某某地产。仪式上的“三牲”祭品和香饽饽面塑也许还是古时的样子,但其他的已经完全变了味儿。鼓面上的广告煞是刺眼,不伦不类的“秦风唐韵”大型乐舞表演,据说“让整个祭海仪式充满了浓郁的古典氛围”,但马可所感受到的却是喧闹,做作,别扭和无聊。祭海本是渔民的美好祈祷,如此折腾,为的是渔民的这个愿望吗?或者再问一句:这个祭海活动是真正的渔民来操办和组织的吗?有多少真正的渔民能参与这项为自己祈福的活动?那些官员,商人,演员,模特,主持,嘉宾,游客,为着各自的利益和目的而来,匆匆作一场秀,有多少人脑子里真正想过为渔民祈福呢?只怕锣鼓一停,大家就急着开始数钱分红了。
祭海是一种民俗文化,应该去弘扬,但前提是必须尊重文化。如果像这样去糟蹋,文化也就变味了。马可不认为这是正确的方式。马可去田横看了祭海节,当时拍了很多照片。但回来后,他只留了一张,其他的都删掉了。那张照片是马可在离仪式很远的海边拍的,一户贫困的渔民虔诚地面海焚香而拜,祈盼今年出海平安,满舱而归。马可把他的瘦削背影定格在相机里。与那边的所谓全国最大规模盛典上的喧天锣鼓相比,这位渔民的喃喃祈祷才是上苍所能听到的吧。
马可不禁想到一些很可笑的情景:将来的某一天,解放军士兵身穿着绣着“万艾柯(伟哥)”胸前广告的军装昂然而立;第N版人民币背面印着赞助商“杜蕾斯”避孕套的最新广告语“千万个美妙时刻,唯一的杜蕾斯!杜蕾斯,给你想要的感觉!”;而五星红旗拿出了右下角的广告位进行招商,据说“安尔乐纸尿裤”和“护舒宝卫生巾”是最大中标热门——
想了一会儿,马可就晕倒了。
不过今天马可心情还不错,他的目标是帆船本身。码头停靠着四艘帆船,都是长20米的大帆船,桅杆高25米,规格尺寸都是一样的,只是涂装不同罢了。最先到达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