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时候几个人都哭了,一会就又都笑了。指导员热情地接待了她们,并安排了她们的食宿。孩子们跟母亲在一起合了个影,带着她们参观了营房。营房很大,她们第一次看见有这么多的兵住在一起。母亲们住了一晚就走了,孩子都好着哩,她们放心了,也不愿再给他们添什么麻烦。那两个孩子临别的时候都流了泪,茂强没有。
茂强给哥哥捎回来一条皮带,还有一支钢笔和笔记本。嘱咐母亲一定要让哥哥补习,千万不能在农村沉沦下去。
母亲回来后心情好了一段时间,一家人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许多。母亲走后秀兰来了。秀兰拿了一条猪后腿和许多过年做好的东西。她知道茂生家穷,过年也不可能买这些东西。秀兰来的时候茂生不在,她放下东西就走了。正月初二的时候,新女婿都上门了。按乡俗,订了婚的人是要接媳妇来过年的。因此不管是否结婚的年轻人,在这一天都要去丈人家。母亲催促茂生把秀兰接过来,茂生不去,说没有时间。
凤娥回来了(2)
初二的那天,秀兰换上了最好看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等待着新女婿上门。父母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既然订了婚,就是一家人了,因此多少也有一些期盼的味道。秀兰的母亲一整天都没有出去,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订婚的那天她去了,茂生家里虽穷,但他是个好娃,喜欢学习,又会»;»;。秀兰父亲准备了见面礼,只等着茂生来。
从早晨开始,秀兰不知在公路上看了多少次,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她知道茂生不来了,心里很难受。于是就想象他很忙,肯定有什么事情走不开。初三的时候她又在大路上等,等了一天还是没有人影。村里的人都在看她的笑话,故意跟她开玩笑,秀兰的脸涨得通红,不知道说什么好。眼看着人家的新女婿都上门了,成双成对,秀兰心里很不是滋味。等到初八的那天父亲生气了,说这家人怎么连最起码的礼节也不懂?于是就捎话下去,质问怎么回事?茂生妈坐不住了,找到大妈家商量对策。大妈把茂生狠狠地收拾了一顿,说你这娃咋这么不懂事?想气死你妈呀?
茂生无奈,只好去了秀兰的家。
秀兰的家坐落在村子的正中央,前面有一个涝子,涝子旁有一颗杨柳,虽然已经没了叶子,柔软的枝条被风一吹,依然是一道很好的风景。孩子们坐了滑板在冰上嬉戏着,朗朗的声音使茂生似乎又回到了久违的童年。涝子畔上三三两两的妇女看着茂生窃窃地笑,孩子们也停了手中的玩具,好奇地向这边张望。
黑色油漆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