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要准备压箱钱以及未交完的彩礼。一切齐备,鸣炮三声出发,吹鼓手在前奏乐,迎人婆姨居中,其余人马随后。迎亲唢呐声声,摇摇摆摆。两台拖拉机披红挂绿,突突直响,后面跟着几辆自行车,队伍浩浩荡荡地出村了,在白皑皑的雪地上显得异常耀眼。
那时一些在外面工作的人都用小车娶亲了,吉普车最普遍,比如春娥结婚的那天就来了一辆绿色的吉普,把全村人的眼睛都看绿了!茂莲结婚的时候来了三辆,更上一层楼!弄不来吉普的用大卡车也气派,比拖拉机上档次,最不济的就是自行车了,像茂霞那样。不过茂霞比茂华又先进了许多,茂华结婚的时候是用一头小毛驴娶走的。
拖拉机上放着篮子,内装五斤猪肉,一只大红公鸡,两瓶白酒,一个红帖。娶亲人到了秀兰家后送上红帖,女方以酒席招待。新娘上花车,多由平辈兄长背到车上,讲究鞋不着地,脚不沾土。秀兰是由大哥背上拖拉机的。大嫂曾教她上轿时要哭,这叫离娘泪,一般女孩这时都会哭,像茂莲那样。秀兰一紧张,把什么都忘了,等到上了大路远远地看见母亲站在柳树下抹眼泪,才恍然大悟!回想母亲养自己这么大真不容易,于是眼睛就有些湿润了。
黄昏的时候,娶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进村了。走在前面的拖拉机上坐着新娘和送女的人;第二台上是娶亲的人,到村口的时候就下来了。
守在大路上的孩子早就跑回来报信了,大门口于是站满了人,等着看新娘下轿。茂生家的院子里也挂满了红红绿绿的帐子(丝绸被面),在灯光下姹紫嫣红,分外鲜艳!
北塬介于陕北和关中地域的交界,口音与关中接近,风土民情与关中也很相近,却又融合了诸多陕北特色,因此民俗显得比较独特。往北十里便是周家茆,一口的陕北话,婚丧嫁娶也完全是一副陕北的做派。
十里不同俗呀。
福来在茂生把秀兰从迎亲的拖拉机上抱下来的一瞬间摇响了花头(荆棘做成的摇钱树):“花轿到门前,宾主站两边,鼓乐迎淑女,鞭炮庆家宴。鸾凤鸣双喜,蓝田种美玉,聚乐生祥瑞,佳女配佳婿”。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姐夫黑蛋拿着满升子的牛料(铡碎的谷子杆,里面伴了红枣、核桃、面花等)向新娘以及人们的头上撒去,跟城里人结婚撒纸花一样,于是场面一阵骚乱,孩子们奋不顾身地抢了起来。黑蛋边撒边说:“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福来把花头摇得虎虎生风:
金娃那个配银娃
茂生娶了个好女娃
女娃生得眉眼顺
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