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礼物,故欲购又止。买点水果吧,可不管是苹果还是梨,表皮上都是斑点皱褶,看来起码已展览了大半年。他的目光于是落到食品柜里的蛋糕上。蛋糕还新鲜,包装也大方。他拿定主意,买了一盒。
霞姑娘家住在柳宅的后边。因此,当方涛找到她家时,差不多半个村子的人都知道她家来了位稀客。柳霞不在家,屋里只有她的爸爸妈妈。方涛说明来意,把蛋糕放到桌上。老俩口代女儿谦让了一番,男的陪他喝茶,女的出去找霞姑娘回来。柳霞正和几个同学在村西头一个孤老人家里帮忙。大约七、八分钟以后,就听得门外传来一串银铃般清脆的笑声:“来谢?这么点子事还用得着登门来谢?真是城里来的大书生。”接着是柳妈妈阻止她说下去的短“嘘”声。方涛脸上一热,有点不知所措。门“吱呀”一声推开,柳妈妈带着女儿进来了。柳霞站在她母亲身后,神情已变得严肃,只有一双晶亮的眼睛,还闪烁着活泼光彩。方涛想说几句感谢的话,但不知为什么,竟一个字也说不上来。多窘人的时刻呵!还是柳妈妈为他解了围:“这位姓方的同志是来感谢你对她妈妈的帮助的。”方涛嘴唇动了动,但还是接不上嘴。柳霞的父亲笑了笑,指指桌上的蛋糕说:“方同志还给你带来了一盒蛋糕呢!”霞姑娘的目光在桌上扫过,“噗哧”一声笑出来,又急急掩上嘴,扭过脸,夺门就跑。门外,也响起一片嘻笑声。方涛抬头一看,才发现窗外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围上了一大堆人。
这是方涛和柳霞的第一次见面,是那么仓促,又那么清晰地刻印在他的记忆里。
看到母亲的腿已无什么大问题,几天后,方涛就回到了北京。但母亲未久就来信说:腿伤留下了后遗症,刮风下雨,酸疼难熬。她已很难独自料理生活了。方涛放心不下,决定将母亲接北京来住一段日子,治治腿,也散散心。
这年十月,他让母亲来了北京。经过几次检查治疗,母亲的腿就不那么酸痛了。方涛利用星期天的时间,陪着她到城里的各个公园走了走。年迈的母亲有儿子陪着,显得分外精神。她脸上的血色增加了。北京干燥的气候,对她显然也非常有利。
但母亲毕竟得回去。方涛没有能力长久留她,她也离不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故乡。
临走前的晚上,方涛和母亲在机关招待所的小屋里沉默相对。他想宽慰母亲几句,但不知该怎么说。母亲嘴唇微动着,看来有许多话要跟方涛说,却总不开口。上床后,母亲翻来复去,不能安宁。方涛也怎么都睡不着。他上京念书前那个晚上母亲为他熬夜缝补衣服的情景,又清晰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