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同意他的请求。允祥接到圣旨,高兴得手舞足蹈,说:“皇上待我隆恩异数,不可枚举,今兹恩赐,则子孙俱受皇上之福于绵长矣。”当日,就派护卫前往起土。过了数日,护卫呈看土色,怡亲王允祥竟然“取一块捧而吞之”。
允祥吞吃自己墓地的一块泥巴,含义幽深。这件非同寻常之事,被郑重载入清官方所著的《清世宗实录》和《钦定八旗通志》,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内务府档”也有同样详细记录。这表明,它引起当时朝廷上下包括雍正帝的高度关注。从后来雍正帝对允祥的评价看,允祥吞土之事,在皇兄那儿确是大大得分的。
允祥之绝五:敢于举荐政敌。
康熙帝皇十七子允礼,曾依附皇八子允,参与皇权争夺,属允党羽,被皇四子胤视为政敌。康熙帝死后,雍正帝采取逐一分割、各个击破的办法,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打击,命允礼罚守遵化康熙帝景陵。允祥上奏,认为允礼此人“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属可用之才,竭力向雍正帝推荐。雍正帝采纳允祥意见,进封允礼为果郡王,管理掌蒙、回、藏事务的国家机构理藩院。这是雍正元年的事。当时雍正帝刚执掌皇权,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没有立即对头号政敌允进行打击,反而故意赋以重任,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将他由贝勒晋封为亲王,欲抑先扬,麻痹对手。允祥举荐允礼,一石二鸟,既分化了允党人,又为心腹不多的雍正帝增添了一位得力助手。
允礼不负允祥举荐,不负皇上重用,成为朝廷栋梁之材。雍正三年(1725年),他因“实心为国,操守清廉”,获赏亲王俸禄,并按亲王规格增加侍卫。雍正六年(1728年),晋封为果亲王。后来,进一步重用,任命他管理工部,总理户部三库,授宗令、管理户部,并办理送达赖喇嘛还藏、循途巡阅各省驻防及绿营官兵,以及治理苗疆等重大事务。雍正帝临死前,任命他为辅政大臣,辅佐年轻的乾隆帝处理军政事务,成为举足轻重的显贵重臣。
允祥还向雍正帝极力举荐并非科班出身的李卫,说此人“才品俱优,可当大任”。后来证明,李卫此人的确具有不同寻常的施政才能,后来仕途通达,官至疆臣之首直隶总督,成为雍正朝赫赫有名的模范三督抚之一。他还举荐了很多人才,后来官至福建总督的刘世明也在其列。
在举荐的人才中,一为雍正帝临终付托重臣,一为全国疆臣之首,允祥看人之准,由此可见一斑。雍正帝说,允祥“为国荐贤之处甚多”。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实际上是对允祥识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