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攀升到新的高度,距正式入阁担任宰执仅一步之遥。
嘉庆八年(1803年)二月皇上外出谒陵,七月赴避暑山庄,均命朱珪留京办事,对朱珪寄予高度信任。次年正月,嘉庆帝晋他为太子太傅。翌月,嘉庆帝驾临翰林院,联句赐宴,亲笔挥写“天禄储才”匾额赐给朱珪,并让人摹刻高悬院中,朱珪获得辉煌殊荣。
嘉庆十年(1805年)正月二十六日,嘉庆帝补授朱珪为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终于了却长达十年的一桩心愿。嘉庆帝特地解释说,这一任命,实际上是遵照皇考乾隆帝谕旨下达的,命大学士朱珪前往埋葬乾隆帝的裕陵叩谒谢恩。当上大学士、爬上文官最高台阶这一日,年届七十四周岁的朱珪,感慨万千,夜不能寐。
嘉庆十一年(1806年)七月,皇上率领一群文武大臣赴避暑山庄,又命自己宠信的朱珪留京办事。不久,赐给他一柄玉鸠杖,并颁御诗赞扬恩师的辅佐之功,内有“健步固未妨,视履应策杖。入朝引班联,佳话群欣仰”之句,表示对恩师的敬重,对他表率群臣的肯定。不久,嘉庆帝给予鹤发飘萧的朱珪很多特权:“以天气渐寒,俟日出后入直。遇临幸离宫,不必随来。即御门勾到奏事日期,俱不必侍班。间二三日入值书房,候召对。”这些,充分体现了嘉庆帝对恩师的殷殷关切。十一月的一天,嘉庆帝即将在乾清宫御座时,朱珪突然发病晕眩,不省人事。御前大臣怕他失仪,命太监将他扶出乾清宫,随后用木凳将他从月华门抬出。嘉庆帝闻讯,急忙派医官为他诊视治病。次月初五日,朱珪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嘉庆帝痛闻恩师逝世,颁谕予以高度评价:“大学士朱珪持躬正直,砥节清廉,经术淹通,器宇醇厚。受皇考高宗纯皇帝特达之知,由词垣补授道员,荐历两司,内用为侍讲学侍。特命入直上书房,给朕讲贯诗文,深得其益。嗣以卿贰出任封圻,有守有为,贤声益懋。迨擢至正卿,皇考即欲用为大学士。朕亲政后,召令还朝,在南书房侍值有年,简任纶扉,深资启沃。凡所陈奏,均得大体。服官五十余年,依然寒素。家庭敦睦,动循矩法。不愧为端人正士,倚畀方殷。”同时宣布:晋赠朱珪为太傅,使其位列“三公”;入祀贤良祠;赏给内库白银二千五百两用于治丧;其任内一切降革处分全部撤销。
朱珪死后,哀荣备至。逝世第二日,嘉庆帝亲临其府上哭奠,并不经内阁讨论草拟,颁谕亲赐朱珪谥号为“文正”,获得乾隆朝仅大学士刘统勋享受过的同等哀荣。为此,他特在上谕中说了一番理由:“朱珪在朝五十余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