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到头来还得由联军来维持秩序,直隶总督就得听命于洋人,天津实际上仍在洋人控制之下。清廷和洋人都盯着,看袁世凯如何对付这道难题,看你这个直隶总督怎么当。然而,接收当日,大出人们意料,三千名全副武装的巡警跟随袁世凯,浩浩荡荡开进天津城,一半留津,一半接管西沽、塘沽、山海关、秦皇岛、北塘等重地,将天津置于有效控制之下。洋人一下呆了,袁世凯哪里变出这么多警察来?中国迄今为止是没有一个警察的。他们认为,这些人必系正规军假冒。然而经过核查,发现这些穿着崭新警察制服的人,无一冒充,确是熟知警务的现代警察。原来,早在三个月前,袁世凯就想到了这一招,参照外国警察制度,在保定悄然创设了警务总局及五所分局,开办了巡警学校,招募训练警员。这些警员原本是训练有素的新军官兵,学会警察那一套无需花费多大力气。由于袁世凯带到天津的是警察,不是军队,外国领事对此找不出任何反对借口。这一招使洋人领教了袁世凯的手段,不得不佩服他的应变才能。袁世凯创办了中国的巡警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将现代警察制度推向全省。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正当壮年的光绪帝先于慈禧太后死去。翌日,年逾古稀的慈禧太后病死。临终前,她留下数道懿旨,授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摄政王之子溥仪为嗣皇帝,她死后军国大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重大事件面请皇太后(光绪帝皇后)懿旨。小皇帝溥仪年仅三岁,因此慈禧太后死后,实权落入摄政王载沣手里。载沣早有诛杀袁世凯之心。镇国公载泽、民政部尚书善耆不约而同向他进言:“此时若不速作处置,则内外、军政方面皆是袁之党羽;从前袁所畏惧的是慈禧太后,太后一死,在袁心目中已无人可以钳制他了。异日势力养成,削除更为不易,且恐祸在不测。”他们主张将袁严办。与袁世凯素有怨隙的亲贵、大臣纷纷出来推倒墙,无不支持除袁。载沣暗中就此事征求首席军机大臣奕的意见,长期接受袁世凯贿赂、且与之构成政治同盟的奕坚决反对,威胁道:“杀袁世凯不难,不过北洋军造起反来怎么办?”载沣又去听取军机大臣、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兼督办鄂境川汉铁路大臣张之洞的高见,张听了载沣的企图也直摇头,说:“主少国疑,不可轻于诛戮大臣。”这两人的意见是不能不加考虑的,袁世凯在政界党羽自不必论,最具战斗力的北洋六镇(一镇相当于后来一个师)就有五镇掌控在他手里。载沣优柔寡断、缺乏魄力,经奕一吓、张之洞一谏,竟不知所措,一再修改惩袁谕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