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钉。袁世凯二试不中,是科场失意者;张之洞系殿试探花,是科场佼佼者。科举坟墓由袁世凯、张之洞之辈联手挖掘,实在耐人寻味。
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1907年9月4日),慈禧太后调袁世凯担任外务部尚书,命他进入时有五人组成的军机大臣核心班子。袁世凯在政坛的得志,令载沣等满洲亲贵芒刺在背,必欲除之而后快。
袁世凯在回籍疾奔的黄尘中回首京城,自然百感交集。岁月如烟,他记得十五岁那年,第一次随叔父到京读书,一心想从青灯黄卷中博得紫袍玉带,可是两度应试,都名落孙山,京城将他拒之门外,他只好另辟蹊径杀入官场。从那时到如今,一下逝去三十多年,眼看着过去想求的东西都得到了,过去不敢想的东西也得到了,终于进入权力核心层,爬上万人仰慕的高位,只要再往上蹿一蹿,几乎可以摘到月亮、够着太阳。可谁能料到,在这王朝末年,在最高权力更迭之际,宫廷权力逐角的狂飙竟会将他一下掀翻。然而惊魂甫定,他就冷冷地笑了。远眺着飞尘中愈来愈小的皇城,袁世凯暗忖:我会回来的,这个王朝已经少不得我袁某人了!
袁世凯带着两个姨太太,在河南辉县住了两个月,继而携全家迁居彰德城北门外的洹上村,住进早年购置、高大院墙周围筑有多个森严炮楼、题由慈禧太后手书“养寿”二字的乡村宅院。从此,袁世凯吟诗垂钓,一副闲云野鹤情调,好像真的看破红尘,决意属意田舍村野了。其实,他一刻也没放弃控制权力鸢子的线,设在家中的电报房整天嘀嘀嗒嗒响个不停,他的银子还源源不断地往掌握朝政大权的庆亲王府里送,农工商部参丞、长子袁克定和属僚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杨士琦等人的秘密情报还在悄然往这“养寿”园里飞,他的书信仍不断联络达官贵人、亲友故旧,他那双眼睛天天观察着风起云涌的天下局势。袁世凯隐逸恬淡的背后,仍是权欲熏心,他紧紧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到了节日和生日,他的北洋旧部,冯国璋、段祺瑞、张勋、段芝贵、赵秉钧、阮忠枢、杨士琦、梁士诒、杨度等人,都会成为“养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