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
真的受了他的影响,抽空去逛逛潘家园文物市场。
不知为什么赵忠祥挺能影响他周围的朋友,他其实并不想把自己的观
点、爱好强加于人。除工作外,只要有时间,我们就去一些画家朋友那里作
画。画画的过程,使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不足,和许多大画家的文化。知识、
艺术感觉相比,我简直就是一个小学生。我想赵忠祥十八岁就工作了,要不
是他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功。他是我身边最近的一面镜
子,他很少指导我如何主持节目,交谈更多的是主持以外的人生、社会。“读
好书,交高人”,我有幸和他在一起共事,也庆幸只要努力,就不算晚,我
相信未来是用现在换取的。
赵忠祥的书卷气不是天生的。他一辈子都在学,五十开外的人了还像小
学生一样,对什么都有兴趣。他说你能动几下笔,你的生活就又有了另一扇
窗户。一个主持人如果不能写两笔,不能画两下,不多读点书,多交几位文
友,光靠嘴皮子,一辈子难成大器。
赵忠祥还有什么爱好,我不清楚,但知道他既会影响别人,也极容易受
别人感染。听说前年去了一趟芬兰,同行的外单位两位记者爱好古玩,于是
赵忠祥回国后就上了瘾。赵忠祥喜欢收藏,他从不向朋友索画,而是自己去
买画。我估计他的钱都化在这上面了。一双鞋几百块钱他嫌贵,可一个明清
时代的有缺口的瓷罐他却舍得化几千块钱收藏。他入此道不久却已经入了
迷。“心连心艺术团”去延安的途中,在西安只停几个小时,他和歌唱家杨
洪基连饭都不吃,就到西安博物馆去了。
赵忠样的占文底子好,全靠自学。许多唐诗都能倒背如流。我们“综艺
大观”的几位编导曾下决心拜他为师,补补古文的课。头几堂课上得还认真,
后来工作一忙,杂事多,我们就忘了,倒是他好几次问我们:“下一堂课什
么时候上呀?”真是愧对老师,我们的脑子里只剩了“红日已高三丈透”。
这些年我已数不清有多少次和他一起主持节目,一起外出,一起聊天,
一起吃饭,始终让我心悦诚服的是他那不同一般的敬业精神。他在台下准备
稿子的那股投入与认真的劲头,真应该让同行们都看看。他不是天才,但他
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