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恰是那个走近了她,也了解了她的人,于是,我坚信我能为肃嫂画一
幅肖像。。肃嫂的面庞很柔和,前额在高兴的时候就发光,平直的发缕,像
个中学生。你问问如今的女人,谁没烫过头?肃儿没有。
据说,牛哥没认识肃儿之前,肃儿是一个可以把《红楼梦》倒背如流的
女才子,对古书的酷爱如同今日美女喜好营养霜、精华素一样,仿佛她对人
间的一切早已了然,她那不大的脑袋里填塞的是生命最本质的智慧。于是,
一个二十岁的弱小女子被书装扮得在牛哥面前呈现了与众不同的美,祖传的
古朴而高尚的气质,清晰地存留在眉目之间。那副深度达
600度的近视镜,
配上她那好看的翘鼻子,远远看上去是那么娟秀,那么清恬。
牛群娶了她。
成了牛哥妻子的肃儿从此再也没有了自己。她像一条甜蜜丰满的河流,
载着牛哥这只帆船,日夜航行。早先是帮牛群写相声,找“包袱”。当牛哥
成了最受欢迎的一位相声演员之后,牛哥叫肃儿辞职,而且毫无商量的余地。
那会儿是八十年代中期,人人还都在为自己寻找一个铁饭碗,而牛群却要肃
儿扔掉这铁饭碗,肃嫂说她舍不得,但是为了牛群,她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单
位,成了京城最早的个体户之一。
牛群很有远见,紧接着又提出让妻子去外语学院读书。连
ABC都不会的
肃儿二话没说,三十岁的人了,又开始了课堂小儿郎的生活。那时,他们家
住在八大处,外语学院在城里,每天,天不亮肃儿就和京郊的菜农一起迸城,
晚上再躲过塞车的高峰期回家。为了让肃儿学好英语,牛群也算绞尽了脑汁,
他不知从哪几打听了一个偏方,声称每顿饭吃一盘虾仁,记忆力就特别好,
就能把英语单词记牢。于是,牛哥命令肃嫂每天中午必须吃那六块钱一盘的
炒虾仁。那时的六块钱可不是小钱,肃儿不舍得吃,也不喜欢虾仁那腥味,
但是,因为是牛群说的,她孜孜不倦地一直吃了近两年的虾仁。
也许真是虾仁的作用,肃儿英语进步特别快,从开始班上的倒数第一名
成了班上的正数第一名。那时,他们家里到处贴的都是英语句子、语法,冰
箱上,床头上,门上,都被遮蔽得密密麻麻。肃儿悄悄告诉我,牛群曾因她
英语没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