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是你们南方的打工仔打工妹多,现在沿海经济都发达了,到处都是打工大军。我去年专门做过调查,从长三角到闽三角,再从闽三角到珠三角,仅沿海这一带的打工者就有2亿多。他们为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实在是太枯燥了。〃
〃所以,我们想为他们专做一台晚会啊。〃郑岷忙说。
〃太好了。以前虽然也有几首反映打工生活的歌曲,但毕竟太少了,也太老了。所以去年我一提出制作一张反映打工生活的专辑,我的老板立即赞成,立即让我写歌、做歌、找歌手。遗憾的是,我刚把专辑的伴奏带做好,老板突然吸毒死了,我的专辑也就黄了。现在咱们团也要做这个题材,真是太好了。团长、主任,这台晚会只要操作得好,一定可以赚到大钱啊。〃陈锐说得眉飞色舞。
〃是啊,大家也都这么看。现在上上下下,包括文体局和省委、市委宣传部的领导都觉得这是个好题材,可以大做文章啊。噢,这台晚会的名字也定了,是咱们李主任起的,就叫《打工者之歌》。我们准备把他做成一台完全贴近打工者生活和情感的主题晚会,不搞假大空那一套,相信打工者们肯定喜欢。〃
〃肯定,肯定会的。〃陈锐不停地点头。
郑岷站了起来,越说越激动:〃晚会做好后,我们准备演到沿海地区的每个经济发达镇。我和李主任算过一笔帐,沿海五省一市至少有2000个经济强镇。哪怕一个镇我们只演一天,这台节目就可以演5年!哪怕一天只演5场,一场只收2万,全年就有3000多万的收入!再加上赞助收入、场地广告收入,保守估计每年也会有3500万进帐。市场前景很好啊。〃
〃团长,您还没计算唱片销售收入吧?〃陈锐连忙插话,〃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晚会上的歌曲再压成一张唱片公开发行,这样又可以赚到不少钱啊。〃
〃倒是个好主意。老李你说呢?〃
李翼龙很不情愿地放下手机,冷冷地说:〃啥?出唱片?我看悬。出唱片是唱片公司的长项,咱们对音像圈不熟,既无发行渠道又无发行经验,做起来风险太大。现在盗版那么猖獗,好东西一面市就有人翻录,唱片公司都怕,何况我们。再说,现在数字音乐蓬勃发展,年轻人都爱听MP3了,还有多少爱听唱片的,只怕是出了唱片也没有多人买。我看我们还是集中精力把晚会做好,这才是正事。〃
第12节:《玻璃舞台》第三章(4)
李翼龙这么一说,好像也有道理,陈锐一下不知说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