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结婚,这都是你自己的私事,完全不必向丈夫提起,干吗要告诉他?”
非常有趣的是,娜塔丽并没有告诉我们她在与网上情人幽会时的感受,也没有说明自己面对丈夫的时候心理有什么不同。可能坦白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对她来说是一种痛苦。她可能只是在扮演一个内心一直想成为的角色。
心理理论学家艾瑞克·弗罗姆博士和詹姆士·博格特博士认为:“人类情感的宣泄主要依靠与他人的交流……”在网络上,人们可以找到情感宣泄的窗口,又可以不用以真实面目示人,安全而又隐秘。
在网络世界,你对对方的了解完全取决于他自己填写或发出的信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塑造一个完美的网上形象,你无法判断与你交谈的这个人的资料是否全是虚构的,又或者有一部分是真实的,也可能他并没有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这种随心所欲也许会帮助人们发掘出内心隐藏的另一个自我,找到自己的另一种潜质。
第19节:自己的另一种潜质
蒂娜是一个24岁的餐厅服务员,她这样描述她的经历:“我就尝试过网上性爱,感觉还行吧。我和我的第一个网上情人在网上相识了几周之后,就开始幽会了,当时是我先提出来的,不过他也相当渴望。但是我们的关系没有维持多久,几次之后就再也不联系了。后来,我又遇到了一个男人,一个相当不错的人,他甚至没有出过差,在现实生活中,我每天遇到的都是些行色匆匆的过客,从没有想过还会遇到这种人。我不打算把我的照片传给他,因为我想跟他进行内心真正的交流。他经常和我交流思想和感情,而且语言相当幽默。我想他是我的又一个网上情人,我们马上就会进入‘实质性阶段’。”
一旦人们使用别名或者具有吸引力的用户名上网,就会对这些虚构的名字倾注许多情感,名字虽然只是个符号,但是别看只是几个虚构的符号,有时候这些名字可能会改变人们的现实生活,这一点确实令人惊讶。
36岁的护士丽塔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这个人不太会与别人交流,所以朋友圈特别小。老实说,刚一上网的时候我确实特别紧张,但是想想在网上交朋友应该会比在现实生活中容易一点,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是用过去一个女同学的名字上的网,在上学的时候,我就一直特别羡慕她,总想成为她那样的女孩儿。反正别人也不知道我到底是怎么样的,在网上,我完全按照那个同学的行为方式和作风行事。自从开始在网上扮演她以后,慢慢的,我发现我的思维模式与她越来越接近了,现在,即便是在真实生活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