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有一片华人居住区,有一家华人剃头铺子,有一位年过古稀的退休理发匠老板,正朝着瑞娟夫妇飞来。他酝酿了三、四年才终于成行。中国大陆这座城市里,从台湾、从美国回来探亲的人,那时仅是凤毛麟角,算个稀奇事儿。市台湾事务办公室和统战部通过正式渠道得知消息后,很是当做一件大事认真办理,于是派干部登门拜访了几乎被尘世湮没的董剃刀。他得到消息后第一个反应是,老幺还活在人世间,这是不是在梦中?干部热情友好地告诉他,你不是在梦中,他还活着。还活着,那就好,我还怕遭枪子儿打死了呢。干部说,不仅活着,还活得不错。当时,老剃刀按照干部讲的精神,亲自口述,由佳成代笔、瑞娟斧正的一封长信辗转飞到美国,非常正面介绍了家庭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情况,宣传了对待去台、去美人员的政策,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发出了邀请他回来探亲的信号。可一晃三年多过去了,再没有联系,大家以为这件事也就黄了。没料到冷不防突然就要来,真令人喜出望外,大家沉醉在热烈期待中。
原来老幺丢下了店铺的剃刀,并没端起杀人的刺刀,虽然剃刀和刺刀都是对着人脑壳的。国民党营长之所以收留他,决不是搜罗炮灰,而仅仅是抓他去理发,看中的是小伙子的剃头手艺。给他配备了一把盒子枪,让他当上了营长的勤务兵,端茶倒水,洗衣刷鞋,机灵又勤快,深得营长喜爱。关键是营长特别珍爱自己的满头青丝,故而赏识董老幺的修面技艺,正如对联所云:“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每每接到命令急行军后扎下营来,当然第一要务是传达落实上级长官的布防命令,紧接着就是召唤他准备热水和器具进入重要阵地,修面、剪须、掏耳、头部拿捏以及捶颈、拍背、揉腰、松腿、搓脚等从上至下的全套作业,依据宿营地条件有所删减,但主要科目是不得取消的,因为那是长官戎马生涯中的一大癖好一大乐趣一大享受一大人生真谛。按心理学划成分,属于自恋癖一族。
乘军舰过台湾海峡时,长官早已擢升为上校团长,虽有痛失大好江山之悔恨,更有喜得一剃刀之慰藉。五十年代中期,团长又提拔一级,终以副师长之职告别军旅生涯,老幺也以荣军上士随长官而隐退。这才知道长官是有文墨、善经商的好手,不几年便携带家人与家产移居旧金山华人居住区。董老幺人生第一阶段,得亏堂兄抚养;第二阶段,遇上了这位长官;第三阶段,全靠三个儿子有出息,那是后话。
当了寓公的长官也把老幺带到了美国国土,给他配了媳妇,安置结婚拜堂,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