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而错过了几站路,当汽车走在穿越珠江的桥上时,终于寻出一条人缝来。当他从人缝中间见到了珠江,激动不已,于是也顾不得行李,而拚命地把头往有视野的地方钻,最后总算又看到了一眼——尽管这珠江的近景被遮住了,远景也只是很有限的一小段。
他的第一印象是珠江比长江窄多了。这也难怪,从长江边上出来的人尽管平时对长江并无多大在意,还多会有些埋怨,但一出来,见到别的江了就要比一比,马上气势就上来了,还会因为自己是长江人而骄傲无比,家乡情结也随之而生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向来是以大为先的,别的江自然没得比,长江人也莫不把这一标准放在最前头的,而且别人还无话可说。
有了这一前提之后,才有对珠江的赞美,比如小得恰到好处,比如山水秀美的可爱,比如水里映着城市,与城市浑若一体。珠江在安生的印象里虽太短暂,倒也算得一条美的江。
车子这时早已过了江,到了芳村的地界。他生怕下错了站,一直小心地记着站数,自然无心再去看什么街景。到了该下车的站数,便随着人下车,一看站牌,竟没有错。
这里算得真正的郊区了,虽然也有不少的房子和宽的街道,但让人一看就能感觉出与市区的差距。安生拿出地图找到去梅村的路,就开始走了。公共汽车坐了一个多小时,这时已是下午五点来钟了。他对自己说,无论如何,今天都要赶到梅村去。
去梅村的道路是四车道的水泥路,比起广州市中心这里的车子和人少多了,但也清爽了许多。安生走在大路上,随着高楼大厦的消失,心情也越来越高昂起来。后来,甚至房子都很少了,可以看见一眼望不到边的香蕉园,更是令他激动不已。尽管香蕉园是他的家乡所没有的,新奇之外,也让他感到几分亲切。
安生背着背包,手提着装衣服的袋子,兴匆匆地走着,前方是已有几分暮气的太阳——已近黄昏了。他一直看着夕阳越来越红,仿佛醉在晚霞的怀里,醉得越来越沉……梅村就在前面,看着这醉人的黄昏,仿佛看到了更好的明天,他的心情是愉快的,甚至还唱起了歌儿,而残留天际的夕阳把他的身影拉得愈来愈长……
有诗为证:
家乡的身影愈来愈远,
脚下的道路依然在伸延;
虽然看不到它的尽头,
有希望在我的心中相伴。
#
当踏上这个变幻的城市,
难免被色彩迷惑了双眼;
怀抱点希望总是很美,
夜空中它常露出璀璨的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