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心高气傲的偏沉入谷底,天生丽质的又成为盲女,老天象是有意捉弄人一般,让一个个卓具天资的青春少女,从儿时起就备尝命运的无常与生少的磨练。杨芊芊、裴裴和殷美瑜三位姐妹,只好在这似乎是命定的人生轨道上尽力拼搏,奋然前行;她们既要丢掉自负,又要学会自知,更要获得自信,从而走向自立。她们没有被来自家庭的、工作的和爱情的种种磨难所吓倒和拖垮,反而在这一艰窘过程中磨砺自身,提高自己,最终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重新站立了起来。她们以自己的自强不息和人生博弈,谱就了自己的“成长”壮歌,也奏出了时代的生活强音。
扬芊芊这个主要人物的主干故事与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某种相似形,以及作者在描写这一人物时的忘我投入和感同身受,使得人们有理由把这部作品看成是作者的半自传体纪实小说。问题是在这样一个原型丰富、选择颇多的写作中,作者并没有顾及其他,而是着眼于人世的沧桑与个体的命运,在已过去的百味人生中打捞那些沉重的,咀嚼那些苦涩的,从而以一种可触可摸的真实和可觉可感的“疼痛”,揭示出青春女性在身心两个方面的艰难“涅磐”与走向成熟的隐秘历程。我以为,这种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态度,既是一份诉说的坦诚,更是一份记忆的证明。她用这种带着“疼痛”的直白式记忆,使自己的人生在与过去渐行渐远中保持一种应有的清醒,也使自己在漂泊无定的旅程中,与乡土、与亲情保持一种精神上内在连结。
在《疼痛中奔跑》一作中,作者汪洋也表现出了不少个性化的艺术特点。比如,她采用三个女主人公分头自述的方式,来叙述和推进作品的故事;三个“我”的接力自述和交叉叙述,使得作品在具有亲历性的真实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了视角上的多样性。还有作品语言,那是感性中带着理性,又充溢着激情的女性话语,叙事干净利落,抒情收放自如,议论点到为止。这样的质朴又清丽的文笔,与作品的火种又真醇的内蕴,恰好又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白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评论家
陈晓明:多视角透视女性的疼痛与觉醒
多视角透视女性的疼痛与觉醒
——评汪洋《在疼痛中奔跑》
陈晓明
“文学终究要变成一项妇女的事业,”这种论断已经不是对未来的预言,似乎已经是一个即将到来的事件。现在女性写作越来越普遍,倒不是说其数量和质量足以支撑起文坛——就此而言可能还差得远,而是就她们写作状态,态势以及表征的文学的可能性而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