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了那么多美丽的桥梁和富于想象的纪念性机场建筑,让我们不至于摇着小船渡过莱茵河,或者靠一双脚从上海走到巴黎去。但我想指出PAUL ANDREW设计上的四处重大缺陷。”
穆仰天再度操作投影仪。银幕上出现了国家大剧院效果图和一组数据。
“我申明,我在这里和大家交流的是建筑环境心理学的有关问题,不承担任何调查机构指派的民意调查工作。我没有拿谁的红包,你们不用花力气到反贪局去举报。不过,我还是想冒险来一次小小的试验——诸位如果是建筑工程师和建筑学家,你们决不会反对创新,但你们当中有谁会让这种建筑在天安门广场上出现呢?有吗?”
《亲爱的敌人》七(3)
“有。”有人在下面接了穆仰天的话。是那个女孩。
听众哗然。穆仰天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那个女孩身上。女孩却满不在乎。
穆仰天的提问是给自己的,他显然没有想到真的会有人站出来。他愣了一下,然后指了指那个女孩:
“这位同学,你可以站起来和我说话吗?”
女孩身边的同学拉了拉女孩的衣襟,示意她别站起来。女孩挣脱同学的手,小声说:
“我来好事了,控制不住。”
女孩周围坐着的几个年轻人都听见了女孩的话,忍不住哧哧地窃笑。
女孩站了起来,从嘴里吐掉口香糖,目光直视穆仰天,说:
“一百年前,埃菲尔设计的巴黎铁塔刚建成,法国人全都被这个钢铁怪物给吓坏了。蓬皮杜艺术中心建成时,人们以为这个乌贼似的工程还没有完工。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透明的金字塔入口改造工程时,他面对的是一片质疑和抨击。现在呢?埃菲尔铁塔成了法国和巴黎的象征;卢浮宫透明金字塔入口成了法国人的骄傲;至于蓬皮杜艺术中心,我记得你刚才给我们讲过,那是法国人读书、学习和观摩艺术活动的殿堂。你还给我们看过你为那个被专家们认为是‘没完工’的工程拍的照片。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这一类照片在你公文包里至少有三十六张——不包括你和街头艺术家们的合影。”
听众哄堂大笑。这样的对话充满机智,对话的双方一开始就形成了对手关系,同时都不会放弃自己的立场,符合现代讲座双向交流的精神。报告厅里气氛活跃。
这太不像话了,简直是挑衅。穆仰天有些窘,但他很快控制住自己。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很有见解。可有一点我想提醒你,北京不是巴黎,北京是一座有着几千年传统文明的古都。历史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