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到晚很少说话。我想到课本里说的“祥林嫂”无非就是这个样子。
父亲当然也很伤心,但男人比女人毕竟理智一些。他不时安慰母亲。他很担心性格冲动的母亲精神崩溃做出傻事来,那样这个家就彻底毁灭了。好心的邻居、同事见了母亲总要安慰几句,但这往往又引起了母亲的悲伤,母亲一边说一边流泪,整个脸都变了形,生出许多皱纹来,非常地难看。过了一段时间后,别人对她再不敢提起弟弟的事,以免勾起她的伤心和絮叨,说话时都有意的避开和“死”啊、“病”啊、“小孩子”啊什么有关的字眼和话题,不敢提与弟弟名字相近的字。在家中也是这样,我们说话都是极小心的,惟恐说了不该说的话,联想到悲痛的事。但是母亲怎能轻易忘掉天大的悲恸呢,弟弟的音容笑貌怎么能轻易地消失呢。每当她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子,就自然想起自己的小儿子,想起小儿子在世时的可爱来,不由地一阵心酸。在睡梦中她多次看见小儿子向她诉说离别亲人的孤独与痛苦,求母亲救救他。不知多少次多少回,母亲由梦中哭醒。母亲的悲伤就像蓄满了水的水库,稍微有些响动,就有决堤的危险。
父亲把家里墙上弟弟所有的照片,用过的穿过的衣物,甚至他玩过的玩具全部都收了起来,放到一个看不见的地方,为的是不让母亲和自己见物思人,勾起伤心事。母亲木然的神情总使人担忧。
好长一段时期,全家就在这种悲恸的气氛中生活着。为了还债母亲只好强忍悲伤去上班,精神仍然萎靡不振。借单位的钱,每月都从他们的工资里扣掉一些,另外还要挤出一部分还个人的钱。老家的房子以很低的价钱就卖掉了,父亲的自行车、手表、皮袄也卖了,以便尽快还上债。那辆自行车是父亲从原来的城市带来的,是个德国老式的牌子,虽然旧得脱了漆,但他非常喜爱。皮袄是小羊羔挂得里子,冬天时父亲都很少舍得穿,他还是卖了。他们不习惯欠别人的钱,恨不能不吃不喝把自己的嘴封起来,一下子都还上。外债使他们的心头就像压了一块大石辗一样,沉重的喘不上气来。
37
在家里我变得更加小心翼翼,生怕惹母亲伤心生气。她对我仍然不怎么关心,相反,在她心情恶劣时,她就歇斯底里地骂道:“怎么不是你死啊?你这个不孝顺的东西!看看你弟弟,没有一个人不夸懂事的,十个你也比不上他啊……”言外之意,我没有替弟弟去死,或者说应该死的是我。听了,我非常地伤心,但是又不敢说什么;只是心里恨恨的,极不舒服。
她有时还会自言自语地念叨小儿子的事,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