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她怎么想,反正我的心意是完全真诚的。我不喜欢欠下人情债,那怕对方完全出于无私的友情。我感到做完这件事后,就像洗了个热水澡一样,一身的轻松。
88
我上班了。时间一长才知道这个单位的来历,它是由原来几个街道工程队联合组建起的一个穷建筑公司。单位底子很薄,没有多少资产,只有些简单的施工机器和一些施工工具。所谓公司办公的地方就是有一排小平房的小院。院子不大,地面什么也没铺,一下雨就积满了水,人踩上去都沾了泥沙,随人带到了简陋的屋子里。唯一的公厕,位于大门口左侧,平日污秽不堪,几乎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人们如厕时,纷纷绾了裤腿,就像要去蹚地雷阵一样。人们深一脚,浅一脚,以免沾到“便宜”。我分在职工培训处,处里三四个人,此时并没有多少事。九月份正是施工旺季,工人不但没有节假日,连晚上也要加班抢点,争取不误工期。当时碰到带政治任务的重点工程,交工日期一紧张,就开展施工“大会战”,工人日夜倒班地干。那种情形你想象得出:红旗迎风招展,机器轰鸣,大喇叭不住地播放工地战报和决心书;夜晚灯火通明,震捣器传来嗡嗡刺耳的响声,——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这个季节,职工们忙得要死,是不可能有时间进行文化补习的。我去之前,职工培训处也是刚刚成立。当时上边规定,企事业要对“文革”期间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的职工进行文化课的回炉补习,通过补习考试合格,达到真正的初、高中文化程度,重新上岗。上面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弥补“文革”对职工文化教育的严重影响,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为了防止各单位把它不当回事,上级规定把这项任务也当作考核企业领导班子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公司不得不建立了这么个处。负责人原是公司工会的元老,一位蒙族,一个快要退休的憨厚的老人。他为人极实在,温和,对人从不发过脾气。后来听说他的资历很老,“老”到解决前就参加了革命工作,与他同期参加工作的,许多人都成了局长、厅长,有的成了省级干部,而他因为太老实太本份,单位也被越调越差,现在连个科级干部都不到。因为当时我们单位按上级建制规定总共才是个副处级单位,他在单位里只是一个副处长,责成负责全面工作,你说他又算什么级别呢。他虽然都快六十岁了,别人给他开玩笑他还常常脸红,憨笑中圆胖的脸上带着不羞涩,于是有人送了他一个绰号叫“温大妈”,可见他有多么温厚了。其它几位同事都比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