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白的证据是,倘或“太平天国”的局势仍有可为,洪秀全便不会自裁。
就这样一直到终席,话题始终不离江南的近况。因而将洪钧积压已久的乡思勾了起来,酒闹人散,犹自未已。蔼如看在眼里,不免关切,找个机会悄悄问道:“你好像心事重重似地,到底什么事不快活?”
正在开销花酒账目的张仲襄,耳朵尖听到了,随即接口:“是啊!文卿,我也觉得你忽忽若有所失。是怎么回事?”
“没事,没事!是忽然想家。”
“那也好办。”躺在烟榻上的万士弘说:“你就请假回去一趟,看看老伯母。”
洪钧默然。心里在想,回去一趟也不容易;来回盘缠之外,总要办些土产,分送亲友;家里更得丢下些钱,没有两三百银子动不了身。
“文卿,”万士弘忽然对这件事很起劲了,招招手说:“你也来躺躺,我替你筹划。”
于是洪钧便隔着烟盘,躺在万士弘对面。口中不言,心中自问:看他的意思,预备帮忙,如果致送旅费,应该不应该接受。
盘算未定,万士弘又开口了,“文卿,”他说:“你会不会打算盘?”
卖酒人家的子弟,何能不会?洪钧点点头说:“会打。不过不熟练。”
“不熟练不要紧。”万士弘说:“是这么回事,前年冬天我在上海,有个同乡开的茶号,生意不好,周转不灵,跟我借钱,我借了他一千银子。当时是这样说的,倘然生意仍旧没有起色,这一千银子就算我的股本,蚀在里头,无须再还;生意好了,随时还我,不必计息。这件事,我做过也就丢开了。哪晓得前几天我那同乡来信,说近来茶市畅旺,生意很好做。我的一千银子,仍算股本,已有盈余,约我去结账。我哪里抽得出功夫。如果专请一位朋友去,一共干把银子的事,也太显得小题大作了!现在正好,你回苏州就拜托你顺便料理一下。你看如何?”
“这不用问得。大哥的事,当然我去办。不过— ”
“我知道。”万士弘不容他说出口,“你不必费心,只管去请假好了。请准了假,预备什么时候动身,告诉我一声,一切都是我替你办。”
有这一句话,就算回去得成了。接受不接受他的好意,洪钧当然也不必再考虑;替他办事,花他的盘缠,天经地义,受之无愧。因而点点头说:“假是一定请得准的。只是这里还有些琐碎杂务要料理,总得出月才能动身。”
“出月就是六月。”坐在床前方凳上的蔼如说:“天气太热,路上太苦,不如早走!”说着,向上一探手,将挂在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