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将娱乐及玩的精神带进工作等,都有力地冲击着国内部分人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对于居住,他们注重品质,优秀的社区是一种身份的体现。他们关注城市住宅的趋势,愿意追赶时代的潮流。在建筑上,追求现代、时尚、开放的风格。在户型上,情形更为复杂:一些年轻的“海归派”不希望厅和厨截然分开,这批人已不习惯把主要精力用于买菜烧饭;一些善于交际者希望厅越大越好,但又不想“超标”拉高房子总价;一些自由职业者希望厅既有起居功能又可兼作工作室;一些更年轻的人希望房子面积不要太大,但各种功能都要具备;一些外企员工只要简单实用的房间,但又不失气派;一些海外人士要求室内外空间能做到“互为贯通”,身处室内享受大自然的感觉;一些追求时尚者希望居住空间可灵活组合,让房间时时有不同形象出现;有的读书人则希望有独立书房,但同起居室最好做到若即若离……要求多样而复杂,但归结起来有一个共同点:自由、开放。在生活环境上,他们热爱自然,热爱明快节奏,生活中充满可能性。他们希望的住所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起点,不是注重现实性生活,而是注重生活的可能性,着眼当下,更着眼未来。
对于住宅项目来说,对客户进行这样的描绘,不是很有意思吗?这样的描绘,实际上适合于每一个楼盘。但是,这不是我想吸引邹祥辉及其手下的武器,我的要害武器在下面。我分析道,中资的主要消费心理是,他们追求的不是生活的品味,而是生活的品味让人看到。那么,再没有比直接住在远郊,直接住在与众不同的建筑里更能让人看到品味的了。生活失去了千篇一律的陈规,城市被抛在后面,世俗的纷扰同样如此。从市区出发,回家的路上充满惊奇,甚至有历险的乐趣。外人要找到这里并不容易。但一旦来到一个能够眺望到社区的地方,这个地方的鲜明特征又能立即让他一眼发现。从这个角度看,本案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是一大优势,本案狭长的形状起伏的地貌以及池塘与溪流同样是一大优势。我们要做的,是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因此,在园区规划/布局及建筑形式上,要痛下决心,创造一个奇迹般的生活社区。
那么,怎样把我们的产品卖给他们?我说,在确立了目标消费群之后,我们就要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创造产品,再以产品的创造性重新创造他们的需求。这样正循环的结果是产品价值达到最大化。具体方法是:第一步,赋予产品一个横空出世的定位,辅以立体营销手段,强势夺人,在短时期内迅速打造出这个城市乃至华东地区第一房产品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