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要水有水,如果以地生财,把地产和房产搞起来,比守着这些已经老化的橘林绝对强一些。何场长强调场里连职工的基本工资都保障不了,哪有钱往这方面想?董志良就启发他们多动脑筋,可以找人投资,说是筑巢引凤,借鸡下蛋,资源同享,利益共得。
何场长这才意识到了董志良此行的真正目的,主动请求农业局来投资。董志良说农业局也是个穷单位,哪来钱投资?不过他可以协助他们联系一下投资人,也许有人能看中这块风水宝地,愿意到这里来掏金。何场长显然有些兴奋了,表示如果董局长能引来资金,他们愿意和农业局还有投资人三方联合经营,共同把这块蛋糕做大。
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初步设想,下山时何场长几个的脸色明显比上山时灿烂多了,说话的嗓门也高了许多。也没再在场部逗留,几个人分别坐进两部小车里,下山拐进了一家路边店,其乐融融地喝了个尽兴。
肖仁福《心腹》
二十二
这一段时间农业局的干部职工都抑制不住地有些兴奋,因为董志良正式跟大家打了招呼,农业局要在城南园艺场搞开发,也不用大家大放血,只象征性集点小钱,大头主要由投资商拿,而且明摆着是有钱可赚的项目,不出两年,大家就可实现小康目标。
董志良打的不是诳语,城南园艺场的开发很快就搞了起来,投资者就是袁芬芳的芬芳有限责任公司。杨登科因为天天跟董志良在外面跑,对此中情况多少知道一些。听董志良和袁
芬芳商量,前期投资四千来万,袁芬芳的公司不可能拿出这样一大笔资金,都是那位柴老板划过来的。有了资金,一切就好办了,芬芳公司先拨给园艺场一千万,双方达成协议,在园艺场临近贵水方向圈出一块地皮,用以建设芬芳山庄。根据初步设想,山庄里必须有豪华宾馆,一流餐饮,现代化娱乐休闲场所,还要能召开高档次的中小型会议。
杨登科清楚,这个设想董志良可是蓄谋已久了。他任农业局长后不久不是坐着刁大义的车,让吴卫东陪着到各县区跑了一趟么?据说董志良就是想摸些情况,找点思路,准备在市农业局做番实事。结果各县区的工作局面都死气沉沉的,没有什么特色。直到最后一站到了西边一个小县,晚上住在离县城五公里的休闲山庄里,才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别看那个县经济落后,小山庄却豪华气派得很,可谓吃喝玩乐一条龙。县农业局长说平时客人总是爆满的,不是提前预订,根本住不进去。小山庄是年轻的县委书记从外面引进资金修建的,县财政一分钱都没出,县里人都佩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