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玉唠起了家常。当唠起了孩子上学的事,栾公安说:“我儿子今年也没考上高中,我让他复读了,准备过年再考。”
张成玉说:“我那丫头,也是今年初中毕业,啥也没给我考上,我正犯愁呢!”
栾公安说:“看你家的条件,供一个孩子上学应该没啥问题啊?怎么不让她再复读一年,兴许会考上点啥。”
张公安也说:“一个农村孩子不念书,也没啥出路啊!现在的社会变了,开始注重知识了,这可是大势所趋啊!”
栾公安和张公安的话,给张成玉一个提醒。
两位公安走后,张成玉和媳妇商量老丫复读的事,老丫母亲也同意老丫复读一年。
可是这里有一个担心,就是才子会不会也复读,这样两人还会是同学。
张成玉考虑再三,他提出要送老丫到内蒙古赤山市老丫舅舅那里复读,来年再回来考高中。
张成玉媳妇虽然不舍得女儿,但是考虑到老丫的前途,以及她和才子发生的事就同意了。
老丫听到父母这个决定也很乐意,免得她不敢出门,她害怕村民看自己那怪异的眼神。
三岔口村……
才子的舅舅家住在离西洼子村一百二十华里一个叫三岔口的大村子,三岔口村临近铁岭市城区与铁岭城区只是一河之隔。这时的三岔口村早于西洼子村一年就进行了土地联产承包。
由于临近城市,加之土地联产承包后允许私有经济发展,村民开始有了经济意识。
才子的舅舅周世海外号三歪,那年30多岁,长的瘦小枯干,是生产队时期的“车老板子”。
周世海的思想那时就比较活跃,骨子里想得都是“歪道”,也就是当时的“资产阶级思想”。
周世海在家里排行老三,村民们就给了他起了这个外号三歪。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三歪的思想更是活跃了,开始到黑龙江往回背大葱子卖给村民,几趟下来赚了点钱,他从中尝到了甜头。
有了本钱后,他又开始去水库批发鱼到市场上卖。捣腾了半年多,由于那时的小水库大多荒废,大水库又经常上不来鱼。他有转行杀猪卖肉,不到一年的时间三歪就赚了不少的钱。
这时,才子的到来对于三歪来说无疑是欢迎的。因为三歪家的两个孩子,男孩叫周明明才8岁,小的是女孩周悦悦才5岁,帮不上他。
另外,才子也没敢把家里发生的事告诉舅舅三歪,只是说毕业了来舅舅家串门。
第二天开始,才子就跟着舅舅赶着毛驴车到附近的村子收猪。
就这样,才子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