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着旱烟,想念着刚丢了命的儿子,便恨恨地想,该把这井给填了,免得再出个啥差错。郭丰金起身打算回村时,无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井里沉淀后清亮的雨水却给了郭丰金一个启示:这不是水吗,这不是郭庄人日思梦想的水吗。郭丰金认为是郭老大的在天之灵带自己来到了这里,扑通一声跪在了井边,看着井里的雨水哭出了声:“娃哩,爹知道你的用意了”。他返回村里叫乡亲们到三口没挖出水的井里取水,然后回家用了三天时间在院子的低洼处挖了个二尺圆口、将近六尺深的旱井,遇到天下雨就把井口敞开,让雨水往里落,把高处的泥水往里引,以后的人畜用水都在这个旱井里了。
一开始水村人怕土地爷报应,不敢再挖窟窿,但在另一场雨后看到族长家吃水方便了很多,也没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心里暗暗想,就是土地爷报复也该去找领头人,便狠狠心各自在院内院外低洼处开了旱井,并且越挖越大,越挖越精明:井口还是直径二尺的圆口,刚能钻进一个人,里面却越来越大,最宽处足有丈余,然后再缓缓朝深处收回,到了井底又是二尺多宽,整个井的形状跟个大坛子一样,结构牢固,容量大。旱井,也就成了郭庄人维持生命的“水源”。
郭老大三周年的时候,郭庄的老老少少都自发到坟地上祭奠,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叫族长心里有所安慰,更希望通过这样隆重的祭奠使老天爷和土地爷能听到郭庄人的话,明白郭庄人的苦,让郭庄人早日用上自己的水。
按风俗,人死三年后就是厄运退尽之时,郭丰金也明白乡亲们的用意,便思谋着重新找地方挖井。但儿子惨死的情景叫他心神不定,不打出自己的水又叫他心有不甘,接连几宿没合眼,终于一病不起,两个月后命归黄泉。临死前,郭丰金拉着已接替自己当了村长的二儿子的手叹息道:“你哥为水丢了命,你可不敢乱动土,将来看好机会了再挖也不迟。在咱村挖出水前,一定要和李庄处好,咱郭庄人全靠你了。俺走后,你把村名改了吧,就叫水村,希望老天爷开开眼,能给咱庄上多划拉点水来,图个吉利。”
郭老二听了爹的话,换了村名,不敢再打挖井的主意,和村民一起靠着旱井里的雨水和李庄水库过着艰苦的日子。郭丰金去世后的第三年,李更生也撒手而去。又过几年后分田到户,时任李庄村长的李平山是李更生的独生子,他和几个人把水库承包了,养起了鱼鳖,水村人再要到水库取水就要用粮换、用钱买。平时还好说,水村人有旱井水供用,遇到老天爷不睁眼,连续几个月不下雨就苦了水村人了。
县里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