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某些人的一生
我的老板是个理想主义者,她总是教导我们:知道吗?我们在从事一个多么伟大的事业,是我们这样的人创造了The Beatles,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是否改变了一代人我不知道,但是我很可能毁了某些人的一生。唉,这多少是个安慰,让我觉得生命不再那么卑微。
我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标准的愤青小说叫《鼓手》,发表在当时小开本的《通俗歌曲》上,在小环境内造成了比较坏的影响,后来我经常听别人说,某些外地青年因为看了这篇小说走上了摇滚音乐之路,其中就有完全找不到点儿的鼓手,手指太短的键盘手、不会劈叉下腰的吉他手……他们因为我毁了一生。
我是一个比较迟钝的人,从来不太相信文字的力量,至少我没有因为喜欢王朔的书就去做了流氓,也没有因为看了余秋雨的书就去电视歌手大奖赛当评委。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后怕,并非每个人都如我一样没心没肺的呀。比如,我写过一篇《当小资遇见愤青》,转载率很高,很可能把很多人引上了小资或者愤青的歧途,更严重的是还有一篇《万人裸奔申奥活动》,也许过几年会有人对我说,你个天杀的居然毁了一届奥运会。
在写那篇小说的时候,我是一个软件工程师,对娱乐圈完全建立在不负责任的猜想和虚构上。两年后,我作茧自缚也进入了娱乐圈,紧接着,互联网的泡沫就轰轰烈烈地吹了起来,很多人不理解地问我:为什么舍弃了很有前途的IT业。我只好打肿脸充胖子:搞理想嘛。其实我猜大约是我“毁人不倦”的报应。
刚进唱片公司的时候,我做企划和制作助理,其中一项特别恐怖的工作是接待自荐歌手和作者,我的前任告诉我,全中国就属咱们听难听的歌最多。因为我也是通过自荐才找到这份工作的,一开始对他们还有一点同病相怜,久而久之,同情变成了痛心,痛心又变成厌烦,你知道,再慈悲的心灵也会麻木的。而且最惨的是,我发现对音乐的品位已经被摧残得不成样了,只要听见走调不太远的歌手我就会觉得他特有实力。
当然这么否定所有人有点不公平,事实上大部分成功的音乐人都有过自荐的经历,比如我自己,只是对于整个自荐群体来说,他们只是其中的万分之一而已。
剩下的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又可以分成几类:一类是牛比轰轰型,口气巨大,以唱片业的救世主面目出现。“只要我的唱片一出,刘欢立马就下岗了。”“给你们12个小时考虑,如果你们不签的话,我就去五大唱片了,别说我不给国内唱片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