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研究资料的问题对他也构成了一个大难关。
他打过多少港台电话,写过多少封求助信?不记得了;求过多少人帮忙,认识
的、不认识的、转弯抹角搭上关系的同行,帮他在那边查找、复印、捎带、邮寄资
料?不记得了;他跑过多少次图书馆、台办等,为着一个索引、一个人名,查烂了
抽屉、一查就查掉了大半天时间?也记不得了。
家里变得书山书海,全是陈米松的出版资料,卧室里、书房里、柜子顶上、地
上到处都是,简直已经下不去脚了。家里空气也变得异常沉闷而紧张。白天,当陈
米松上班时,毛榛就抓紧时间写字和工作,等到晚上回来,就把地方全让给他,能
躲就躲,能让就让,尽量不去打扰他。
他们不再一起散步,没时间一起玩,连两个人的亲昵地打打闹闹也没有了。白
天他不在家,晚上回来了又没有力气说话,星期天和节假日他要么闷头写作,要么
出去查资料。他的全部心思,满腹牵挂,都集中在这部著作上头。
第二章
新东方的大楼很有气势。毛榛来这里报名上学习班的时候正是“十一”,陈米
松陪她来的。当然不是专为陪她报名而来,而是因为“十一”放假,陪他们家的两
个台湾来的亲戚家小孩出来玩,请他们到海淀黄庄的“鸿宾楼”吃饭,顺路过来的。
台湾来的两个小亲戚,是堂姐弟俩。姐姐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二胡(一个台湾
小姑娘花着钱,拿着父母给的可以随时签航班和日期的open机票,来大陆就学个二
胡!)弟弟则随他父母来大陆做生意,上高中,正在新东方复习托福,准备到美国
去念书。
两个小孩都很可爱,很健康,说着嗲声嗲气的国语。不像他们家大人那样来做
生意时,一门心思赚钱,市侩气,充分免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陈米松他们家在大
陆方面的亲戚资源,而且用人白用,分分计较。小孩子永远是可爱的。那个姐姐一
个劲儿的教育弟弟,那个一米八五的豆芽菜弟弟就驼着个腰,不爱说话,憨厚地笑。
姐姐的眼睛很圆,弟弟扎耳朵眼儿,戴耳环。席间陈米松听他们俩老是叨咕托福、
雅思、GRE 分数和学校什么的,他就像顺便说起似的,说:“哎,你嫂子现在也正
准备考博士,正准备跟班复习外语呢。”
毛榛听得出来,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