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过来问:“找什么呀?”
兵兵说:“怪得很,吃饭时闻到一股从没有闻过的香气,我想一定是这兰花香,可我凑近了又闻不到香。”
何静安呵呵地笑道:“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这就是兰花的个性。”
“这花真好玩,你想闻时它却不香,你不闻时它却飘来阵阵香气,就像故意跟人捉迷藏似的。”
前者何静安吟咏的是曹组的《卜算子&;#8226;兰》下阙,这会儿他又吟咏了崔涂《幽兰》诗:“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可怜的何静安长期隐藏在心底深处对现状不满的情绪只能借助古人的诗词在一个并不完全明了的小孩面前渲泄,哪怕是丁点儿他已感到快意。
兵兵越来越厌恶外面的喧嚣,虽然他对诗词还不全懂,但他喜欢这儿文化氛围,他索性在写字台前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兵兵妈喊道:“兵兵,你还有口饭快来划掉。”
兵兵划了饭复坐下说:“何爷爷你肚子里学问真多。”
何静安这时已坐在藤椅上,边吸着烟,边慢慢地摇着蒲扇,说:“这些学问都是我慢慢地跟兰花学的。”
兵兵兴趣更浓,两眼直朝何静安眨吧。
何静安慢慢地说道:“三七年十二月在日本鬼子进城前几天准备跑反时家父也没忘记把兰花带走。当时有二十来盆,家父挑了几盆叫佣人拔出兰花,抖去土,用牛皮纸裹着放进皮箱。三八年三月日本鬼子安民后回来,听看门的老佣人讲,日本鬼子搜不到想要的东西,气得嗷嗷叫,要用刺刀挑他,这时正好一鬼子军官进来,看见院子走廊上的兰花问是什么品种,老佣人答不上来,只告诉鬼子是从清代传下来的,主人视它为命根子。那鬼子军官裂开嘴笑了,把兰花统统搬走了。就这样老佣人的命才得以从鬼子的刺刀拣回来。后来那军官上门要资助,看见重新栽好的兰花,又要统统搬走。协商的结果是家父帮忙在商界筹款,任务完成了,赎回这些兰花。可是等银子如数送到后,鬼子变卦了,结果只要回这盆叫四季素的建兰。家父因此在商界落得个汉奸的骂名。对此家父并不在意,而对那些祖传下来的,有的已存世不多的名贵兰花落入鬼子手中深感婉惜。从此郁郁寡欢,常常跺脚对天长叹,不久就一病不起……”何静安在说这些时心在流泪,但他不愿意让孩子感染伤情,说得很平静。
兵兵听的很专注,手下意识地把玩着桌上的胰岛素针剂盒。
何静安瞧见想起这是今天下午老太婆从医院拿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