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最温暖的底色
有人说,享受回忆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可是对于过去,我却从来不想过多地回忆。那段日子,唯有眼泪,再没有留下一些什么值得我回忆的东西。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有一个幸福和快乐的童年,只不过这种幸福和快乐所能留给我的美好时光太短暂了,几乎没有什么痕迹。没事情的时候,我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去整理这种幸福,然后把这种幸福感再传到妹妹的身上,因为,教育尚未成年的妹妹,我需要一种快乐的感觉,一种对快乐童年的认识和内心体验。
其实,我的生活是从叫作“洪全会”开始的,“洪战辉”只是我上大学之前才改的名字。
我的家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夏亭镇洪庄村,这是豫东平原上一个十分普通的小村庄,两排灰瓦房参差不齐地临路而建。村里没修柏油路,也没有排水沟,所以年年汛期一积水,道路便极其泥泞。村子周围是大片的庄稼和树林。村头有一条贾鲁河,经常有一群孩子拿着自制的渔网在河边捉泥鳅。顺着小河,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通向6里外的东夏亭镇,也通向60里外的西华县城。
这个村子可以算作是整个西华县最偏僻落后的地方了。
在这个并不富裕的村子西头有一所很不起眼的院落。破旧的院子没有红砖院墙,只有用泥墙和树棍混合临时搭建的篱笆墙和低矮的门楼。三间歪歪斜斜的旧土房多年失修,逢雨必漏。院子里栽种着几棵小杨树。每逢春天,杨树长出细芽,院子里便有了一线生机。
一进房间首先看到的是贴满墙壁的毛笔字。字体略显稚嫩,但骨子里透出一种坚韧。房间里显得极其凌乱,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台老式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是别人送的,也是这家里唯一值钱的家当。这该算是整个洪庄村最贫困的人家了。
院子的主人洪心清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像同村的其他村民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侍弄田地里的庄稼。因为年轻时学过木工,他经常走村串乡做些木工活。闲暇之余也给左邻右舍做些凳子柜子之类的家具,而且从不收取任何报酬。可不幸的是,在一次锯木料时,他被电刨锯掉了一根手指。
1982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我就出生在这里。第二年,弟弟也来到了这个世上。一家人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也和和睦睦,充满温馨和幸福。历经生活磨难的父母把希望寄托在了我和弟弟的身上,盼望他们的两个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7岁的那年,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走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