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后,住在刘常夫妇的隔壁,开始他们对楚晴非常好。因为各种原因,人们同情弱者。
刘常还把两家的重活全都担在了自己身上,那时侯还没有暖气,把煤面子打成蜂窝煤,就是个不小的力气活。
开始,楚晴执意要自己干,因为自己的身份,她知道自己更应该独立。对此刘常就稍带不满地说:“你可真是见外!” 他的妻子施菲也说:“他一个大小伙子闲着也是闲着!” 施菲是个善良的人,大家看得很清楚,她常在楚晴下乡的时候照顾方方。
一次楚晴下乡回来,看到施菲正给方方生火,屋子里的浓烟把施菲薰得瞒脸是泪,就在那一刻,施菲在楚晴心中就是姐妹了。
婚姻上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理念上还是个文人,还生活在文学作品中制造的诸多神话当中…… 施菲也常对别人说:“看着娘俩可怜……” 似乎人天生就有倾诉欲望……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与这种渴望倾诉的欲望不无关系。
楚晴在这里没有亲人,施菲对自己的帮助,让她感动,一时间,她们就像姐妹一样亲近,很快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尤其是在对于异性的探讨上,使她们成了知音。
然而愚蠢的她忘记了:生活中蕴涵的规律就是哲理,哲理的核心就是变啊。男人是女人的多数话题,女人似乎都喜欢对男人更深一步的进行探讨。
楚晴又不是那种可以把什么事都憋在心里的人,没有几日,就把最近关于与某个男人的一点特殊经历当作女人之间的悄悄话告诉了施菲。是呀是呀!有的人一起住上多少年,也未必会成为朋友,有的人刚在一起说了几句话,就觉得还有许多话要说,是的是的!楚晴认为好就应该交心。
她和施菲真是很有缘分的那一种。可缺乏阅历的她不知道所谓朋友只适合在一起玩耍,尤其是本单位的朋友更是不能“交心”。
唉唉!大祸临头了还未发现自己如此之蠢!如此之笨!“千两黄金易得,世上知音难求”怎么就不能感悟出其中的滋味呢?!在施菲的一再追问下,楚晴还实实在在地把某个男人的名字供了出来。
她本来是不肯说出真名实姓的,她知道这样做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别人,假如真的传出去,别人难看自己也不光彩。可施菲就是不停地追问,反复追问,最后当施菲略带恼意地说:“你还是信不过我?!” 楚晴觉得自己如果再不说实话就真是不相信人家施菲,就真对不住施菲的一片诚心了。
尽管仍然挺难受、尽管挺不情愿,面对施菲的孜孜以求楚晴还是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