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儒教思想同样雕塑了八十年代人的精神和灵魂。江瀚自幼就喜欢《三国演义》、《水浒》,忠孝思想早已熏染了他的每一根毫毛……他家姐弟五人,只他一个儿子,按照中国的传统,儿子将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所以江瀚在找对像的时候不得不首先把将来是否能孝顺父母考虑进去。
二十五岁那年,有人给他提对像,见面后除了有个老实巴交的印像之外,其他什么感觉也没有。
江瀚摇了摇头,事情就这样耽搁下了。那时的中国又没有青年男女的交际场所,许多人仍然被动地只靠引荐和介绍。过了约半年的时间,又有人给介绍,那时江瀚已经快二十六岁,对方是爹妈唯一的娇娇女,头一遭见面,就开始颐指气使,虽然面貌姣好却让人望而生畏,当对方提出:将来不能跟老人们一同生活。
江瀚就给她下了品行不佳的定义……因为这与江瀚其乐融融四世同堂的人生理想相去甚远……那个时候,江瀚自己也想不到,十几年后他居然也反对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是呀是呀!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模式,搅在一起就有磕碰,这磕碰就是所谓大家庭痛苦的根源。如今楚晴和江瀚就和老人单过,每周在一起聚聚大家又新鲜又快乐,江瀚和楚晴也多次动员两个老人搬过来一起住,老人们竟不断摇头,他们说:“彼此都不自由。”
是呀是呀!仅仅十几年人们的思想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如今看来,合该江瀚有这场婚姻,自和娇娇女了断之后,干脆就没有人再给介绍,外面没有男女的交际场合,江瀚的单位又几乎是清一色的男人,所以江瀚的婚姻就这样耽搁下来,大概到了又一年的秋天,此时江瀚已经二十七岁,他在回家的路上,恰巧碰见了过去的媒人,媒人笑着和他要喜糖吃,他只得告诉媒人,自己的那位还没有着落。
“不会吧?”对方真的不信。小三十了,还没有娶妻生子,在社会上是会被他人小看的,江瀚的脸上就有一丝赧然。 “你是哥儿一个,就适合找个老实巴交的。”媒人说。 “……” “再把上次那一个给你说说?” “……”江瀚笑笑没有说话,他回忆一下,除了对方老实巴交之外,的确没有什么其他印像。
“家和万事兴,老爹老妈一辈子不容易,找个厉害的三天两头的闹事儿,连你也受不了。”媒人说。这句话一下子说进了江瀚的心底:老爹老妈养大这姐弟五人不容易……想到这里江瀚答应了这门亲事。好多人就是这样本打算为别人活着,到最后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即使今日也是如此,中国人的人权大多是由自己放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